短命的帝国、短命的王

  从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23年(中国的战国中期),在今天的东南欧和西亚北非一带,崛起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马其顿帝国。

  马其顿原来是巴尔干半岛中部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它的迅速强大,是和希腊先进城邦的影响分不开的。从公元前5世纪起,马其顿就和它的南邻希腊的一些城邦有了密切的贸易来往。它采用希腊文字,接受了各城邦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马其顿的奴隶主统治者就有了对外扩张的要求。

  公元前4世纪中叶即位的马其顿国于腓力二世(公元前359年至公元前336年在位),征服了国内没有降服的部落,夺取了沿海一带的商业城市。他决心凭借越来越雄厚的国力,去实现他独霸希腊的野心。那时候,希腊各城邦在相互争夺霸权的战争中,已经打得精疲力竭,没有哪个城邦能够阻止马其顿南侵了。

  腓力二世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参考希腊人的阵式,组成更加先进的作战队形,称为“马其顿方阵”。这个方阵的中坚由16列重甲步兵组成,使用的长枪有5米多长,前锋和两侧是骑兵。马其顿的马又多又好,可是过去打仗只习惯单枪匹马作战,威力不大。腓力把骑兵训练成一支能够集体进攻的整体力量,而且能和步兵密切配合作战。这就使马其顿军队的战斗力超过了希腊其他城邦的军队。腓力为了准备进军东方各国,还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

  公元前338年,腓力打败了雅典和底比斯两个城邦的军队,把希腊分散的城邦统一成为受他统治的马其顿王国。

  当腓力进攻希腊各城邦的时候,雅典等主要城邦的奴隶主在投降还是迎战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有人反对投降,但是很多大奴隶主希望腓力能统一希腊,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军事专政的强国,去对外侵略,特别是向东方扩张。有个大奴隶主的代言人叫做伊索克拉底,他到处鼓吹打败波斯,称霸欧亚。他向希腊的奴隶主献策说: “只要我们自己停兵息战,我们就能征服东方。”他叫喊;“让我们把战争带给他们,把财富带回希腊。”

  腓力果然没有辜负这些大奴隶主的期望。他积极准备向小亚细亚进军,去攻打波斯。可是在公元前336年,就要出兵的时候,腓力在他女儿的结婚宴会上被人刺死了。过了2300多年(即1977年),考古学家们在希腊第二大城市萨洛尼卡以西64公里的弗吉纳村,发掘出一座马其顿古墓,发现了两个纯金骨灰盒,一个重5.3公斤,一个重4公斤,据推断,这座古墓就是腓力王和他的王后的陵墓。

  腓力死了以后,马其顿的霸业和征服东方的野心,被他刚满20岁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下来了。亚历山大是一个勇敢的、有才智、有抱负的人物。

  亚历山大长到13岁,腓力王就聘请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他当老师。腓力对亚里士多德说:“感谢神使我的儿子和你生在同一个时代。我希望经过你的教育,他将成为我的王位的极为适当的继承人。”

  亚历山大尊敬亚里士多德,也重视科学。在征服其他国家的进军中,他把沿途的各种见闻写信告诉他的老师;得到了奇花异草和珍贵动物也要派专人送去,供老师研究。亚里士多德向亚历山大讲授地球和宇宙的知识,希望他的学生征服科学的王国。可是,亚历山大要征服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他要成为“世界之王”。

  亚历山大15岁就表现出勇敢、倔强和自负的非凡性格。有一次,腓力买来一匹高大的骏马,性情非常暴烈。优秀的骑手都试着想驯服它。但是,有的根本骑不上去,有的骑上去被它三颠两蹦就摔了下来。腓力大为扫兴。年轻的亚历山大站在父亲旁边,自言自语地说:“不是驯服不了,而是胆量太小。”腓力听了,非常生气,斥责儿子说:“你不应该取笑年长的人,因为你也没有办法驯服它。”亚历山大说:“我能驯服它!”腓力微笑地看着他,以为这不过是小孩子说的一句赌气的话。周围的人赞许地点着头,但是谁也没有把亚历山大的话当真。

  亚历山大勇敢地走近骏马,抓住缰绳,轻轻地抚摸拍打它,减少它的敌意,再慢慢把马头转过来朝着太阳,因为他知道马是害怕自己的影子的。突然,亚历山大踏着马蹬,纵身一跃,骑上了马背。马在一瞬间被这闪电般的动作镇住了,但是它立即前蹄腾空,高高地扬起脑袋,发出嘶鸣。这声音是对骑手的警告和挑战。一些曾经被它摔下来的骑手听见那充满怒意的嘶鸣,不禁把目光转向腓力。腓力正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稳稳地骑在马背上。刹那间,这匹马如离弦的利箭向前奔去,很快就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腓力和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多久,亚历山大骑着浑身是汗的骏马回到父亲跟前,烈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降服它的主人。腓力抱着儿子说:“我的孩子,我这个王国对你已经不够大了,你去开辟新的王国吧!”

  亚历山大认为自己的威权是至高无上的。但是他也碰到过一个瞧不起他的人。这个人就是希腊的哲学家戴俄泽尼。

  戴俄泽尼没有家,平日住在一个酒桶里,但是他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他蔑视权力,看不起荣华富贵。有一次,这个哲学家被人当作奴隶拍卖。在市场上,他对买主说。“如果你不是想买一个奴隶,而是要买一个主人的话,就买我吧!”亚历山大很想见见这位哲学家。他在进军亚洲之前,去拜访戴俄泽尼。两个人相会了:一个是大帝国的统治者,一个是破酒桶的主人。亚历山大受过亚里土多德的熏陶,佩服有学问的人,更佩服敢干蔑视权势的人。他听说戴俄泽尼自称是“宇宙的公民”,因为找不到他看得起的人,常常白天点着灯走路。亚历山大很奇怪,戴俄泽尼怎么能这样狂妄自大。他向这个哲学家表示,愿意满足他的任何要求。这倒不是亚历山大要炫耀自己的权势,而是出于对他的好感。可是这个正在晒太阳的破酒桶主人,对站在他面前的帝王说:“走开,不要挡住我身上的阳光。”亚历山大只得走开,他对旁边的人说:“假使我不是亚历山大的话,我就想做戴俄泽尼……”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东方的亚洲大陆,去侵占波斯帝国的土地。他的军队不足5万人,可是拥有当时最好的装备,战斗力很强。亚历山大长驱直入,深入波斯腹地,不断把掠夺来的珠宝财物运回希腊本土。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的伊苏城大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甚至俘虏了他的家属。过了两年,两国军队在高加米拉进行最后决战,波斯全军溃败。大流士三世在战斗中仓皇逃走,一年以后,在逃跑的途中被他的一个亲信部将贝苏斯刺死了。

  贝苏斯接着就去向亚历山大投降。他以为自己替亚历山大除去了一个敌手,一定会得到宽恕。但是,亚历山大是一个性格爽直的人。他痛恨那些搞阴谋诡计、反复无常的小人,认为贝苏斯的行为是可耻的。他不但没有收留这个背叛者,而且下令处死了他。

  亚历山大征服波斯以后,把埃及、小亚细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巴比伦这么一大片土地都包括在他的庞大帝国的版图里了。可他还不满足,在公元前327年,又把远征军带到他认为是世界尽头的印度河流域。

  但是,无情的现实教训了这个狂妄的侵略者。印度人进行的坚决抵抗,完全出乎亚历山大的意外。“马其顿方阵”被印度的战象冲得七零八落,士兵在雨点般的毒箭下纷纷倒下。马其顿人还遇到大自然的敌人:洪水的袭击和骄阳的曝晒。再加上疫病流行,这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亚历山大看到,一向唯命是从的将士,已经不大听他的话了,有的人扔掉剑和盾,要求停止前进。同时,他还听当地人说,印度并不是世界的边缘,在印度的东边还有更广阔、更富饶的地方。

  公元前325年,亚历山大不得不率领军队从印度分成海陆两路撤退,沿途受到饥饿和病疫的困扰,又死去不少人。第二年,他们才回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新首都──巴比伦。

  公元前323年,正当亚历山大计划进攻阿拉伯的前夕,他染上了恶性疟疾,死在巴比伦。这时他才33岁。

  亚历山大庞大的帝国只存在了13年就崩溃了。经过长期的混战,帝国分裂成四个大国和一些小国。这些国家后来陆续被罗马灭亡。其中,托勒密王朝统治下的埃及存在了将近300年。

  亚历山大的帝国虽然是短命的,但是,他向东方的侵略,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小的影响。亚历山大是希腊文化狂热的崇拜者。他的军队中有不少随军的文人、学者。他们有的宣扬希腊文化,有的学习东方的知识,有的搜集资料。这些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在东方一些城市中,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的建筑和雕刻。同时,古代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希腊的知识宝库。

  亚历山大向东侵略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开辟了比以前广阔得多的东西贸易通路。从东侵一开始,希腊商人和殖民者就紧紧跟随着马其顿军队的足迹,来到东方。亚历山大在东方各地陆续建立了几十个城市。这些城市起初多半只是军事据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建立一座新城,用他自己的名字命名。那里有良好的港湾,高耸的灯塔。繁忙的码头上,商船来往如梭。亚历山大港成为托勒密时期地中海上最大的商港。直到今天,它还是埃及著名的大海港。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