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战役—千岛群岛战役

  1945年8月18日-9月1日进行的千岛群岛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最后的一场战役。苏军通过一次其在战争中少有的登陆作战一举占领了这个在东北亚极具战略意义的群岛,为后来冷战时期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争霸占据了非常好的基地。虽然千岛群岛战役是苏军远东攻势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该地区恶劣的地理和交通条件,限制了部队的调动和后勤补给,造成这里又是一个相对孤立的战区。因此这次战役的规模是无法与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很多登陆战役相比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这场在日军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战役很少引人注目,而且关于这场战役的争议颇多,大多数战史和历史文献往往都一笔代过。但由于其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影响,所以本文试图重新回顾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战。

  战役背景

  千岛群岛(库里尔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占守,幌筵,新知,得抚,国后等大小30多个岛屿,各个岛屿大多为山地。全长约1200公里,总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

  日本在十七世纪时就已发现并开始经营千岛群岛。十八世纪后沙俄的势力开始扩张到千岛群岛。1855年根据日俄双方在下田签定的《日俄友好条约》规定,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为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这里也是传统的南千岛群岛和北千岛群岛的分界线)。1875年,日俄又签署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规定库页岛全归俄国,而千岛群岛全归日本。随着日本对千岛群岛的开发,其战略地位也开始逐步凸显。特别是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在千岛群岛不断扩充兵力和兴建军事设施,更是使苏联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千岛群岛北端的占守岛和堪察加半岛的洛帕特卡角仅隔12公里宽的千岛第一海峡)因此,为了打通苏联远东进出太平洋的出口,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坚持将千岛群岛划归苏联。(其实最初美国是不赞成将整个千岛群岛划归苏联的,在1944年12月28日的 “美国关于千岛群岛领土问题的备忘录”中美国提出将南千岛群岛还是保留为日本所有,而将北千岛群岛置于国际托管之下)最终,美方还是作出了让步,这一条作为苏军参加对日作战的先决条件之一被写进了1945年2月11日签定的雅尔塔协定: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其条件为:

  (三)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三大国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须在日本被击溃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

  雅尔塔协定秘密签定后,实际上已经注定了千岛群岛未来的命运:并入苏联。

  千岛群岛地区略图(图中红色文字所标处即是日本的“北方四岛”)

  战役准备

  千岛群岛作为日本重要的北方前哨,对于它的防守日军始终是极为重视的。1943年9月日军大本营将其划进“需绝对扼守”的绝对国防圈更是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瓜岛战役之后,随着战争形势的日趋恶化,日军切实增强了千岛群岛方面的防御力量,驻守千岛群岛的部队从太平洋战争初期的几个守备队增加到1945年夏的两个半师团。几个主要岛屿上的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也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到1945年8月,驻扎在千岛群岛的兵力大约有8万人,日军在整个群岛上修建有九座机场和降落场(可容纳近600架飞机),其中有6个都在群岛中防御最为坚固(也处在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和幌筵岛上。在这两个岛屿上日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不过由于此时日军的海军和空中力量都已经消耗殆尽,部署在这里的海空军部队是微不足道的(千岛方向日军只有一些小型舰艇和 8架飞机)。千岛群岛战役中最为激烈的战斗就将在这个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上展开。

  1945年8月,日军部署在千岛群岛部队均隶属于第五方面军(司令樋口季一郎中将),其兵力分布如下:占守岛和幌筵岛:驻扎有日军第91师团(师团长堤不夹贵中将)下辖有:

  驻占守岛的第73步兵旅团(旅团长杉野巌少将,辖独立第282,第283,第284,第286,第293步兵大队和第73通信队)

  驻幌筵岛的第74步兵旅团(旅团长佐藤政次少将,辖独立第288,第289,第287,第291步兵大队和第74通信队)

  第11坦克联队(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第31防空联队(直辖于第5方面军),北千岛要塞炮兵队

  第91速射炮队,第91炮兵队,第91防空队,第91工兵队,第91通信队,第91辎重队,第91兵器勤务队和千岛第一陆军医院 松轮岛:驻扎有第41独立混成步兵联队。得抚岛:驻扎有第129独立混成旅团(旅团长仁保進少将)辖独立第807,第808,第809步兵大队。千岛群岛南端的择捉,国后,色丹,志发各岛(即日本“北方四岛”):驻扎有第89师团(师团长小川权之助中将)下辖有:

  第3混成旅团(辖独立第294,第295,第296,第297,第419,第420步兵大队,第3炮兵队,第3工兵队,第3通信队,第3兵器勤务队)

  第4混成旅团(辖第421,第422,第423,第424,第460,第461步兵大队,第4炮兵队,第4通信队)

  第89通信队,第89兵器勤务队,第89卫生队和千岛第三陆军医院

  驻千岛群岛的这些部队大都是1944年后陆续在原驻军的基础上扩编组建而成的。(例如第91师团就是于1944年4月在原千岛第1守备队的基础上扩建的)因此对这里严酷的气候环境较为适应。而且在北线一直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日军有充足的时间作后勤准备。加之恶劣的气候地理条件作掩护和完善的战防工事作为依托,日军在千岛方面的防御力量还是不容小视的。

  千岛群岛诸岛的日军兵力部署

  舒姆舒岛(占守岛):第73步兵旅团(第91师团),千岛要塞炮兵团,第31防空联队,第11坦克联队一部,海军陆战队(大队)

  帕拉木希尔岛(幌筵岛):第91师团师部及特种部队,第74步兵旅团(第91师团),第18,第19臼炮大队,第11坦克联队一部,舟桥大队

  奥涅科坦岛(温弥古丹岛):第74步兵旅团的两个步兵中队

  施阿什科坦岛(舍子古丹岛):第74步兵旅团的一个步兵中队

  马土阿岛(松轮岛):第41独立混成步兵联队

  乌鲁普岛(得抚岛):第129独立混成旅团,独立坦克第4中队,机动驳船队

  伊土鲁普岛(择捉岛):第89师团师部及特种部队,第3混成旅团(第89师团),独立第6机枪大队,独立第15臼炮大队,独立第13反坦克中队,独立第23高炮中队

  库纳施尔岛(国后岛):第4混成旅团的两个步兵中队(第89师团)

  施科坦岛(色丹岛):第4混成旅团总部及两个步兵大队(第89师团)

  波郎斯基岛(多乐岛):第421步兵大队(第89师团)

  以上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图册》图30附表

  在雅尔塔会议后,苏军方面开始明显地加快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到1945年8月初,苏军已经在远东集结了约174万人部队准备对日作战。但是担负着进攻千岛群岛任务的堪察加防区(隶属于远东第2方面军)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只有通过海运和少量的空运进行军事调动和后勤补给,而且从苏联远东中心地区到堪察加半岛的海上交通线上的几个重要海峡均在日军控制之下。因此苏军提前在堪察加防区储备了足够使用一年以上的军用物资,部分弥补了一旦开战后因交通不便造成的补充困难。

  对日战争开始前,苏军部署在堪察加防区(司令格涅奇科少将)的部队包括:第101步兵师(师长季亚科夫少将,下辖第138步兵团,第302步兵团,第373步兵团以及第279炮兵团

  ),独立步兵第198团,独立步兵第5,第7营以及分布在堪察加半岛沿岸的一些边防独立部队和分队。另外,隶属于空军第10集团军(司令日加列夫空军上将)的混成航空兵第128师(师长叶列明上校)和驻扎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司令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隶属于太平洋舰队的三十余艘小型战舰,1个海军独立轰炸航空兵团以及海军陆战队的一些部队也将参与进攻千岛群岛的战役。

  苏军的这场战役是在日军战败前夕打响的,是占有先发制人的优势的。而且此时整个日军已经大势已去,守岛日军的战斗信念是值得怀疑的。但由于参加作战的这些苏军部队长期仅限于担负堪察加半岛的防御任务(1938年,第101步兵师在彼得洛巴甫斯克组建,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该师长期作为战略预备队驻扎在堪察加半岛)“这对部队状况和战斗素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参战部队缺乏登陆作战的经验及协同训练,海军登陆舰只的数量非常不足,战前侦察也进行得很不得力,甚至直到登陆前苏军还未能掌握日军布防的详细情报。这些都对即将进行的登陆作战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负责整个千岛群岛登陆战役的远东第2方面军总司令普尔卡耶夫大将

  战役前奏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次日晨,苏军三个方面军约150万人的部队在四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8月11日苏军第56步兵军(隶属于第16集团军)和北太平洋舰队也开始进攻驻扎在南库页岛上的日军。苏军远东总司令部原本计划南库页岛战役结束后集中更多的部队和舰艇再发起对千岛群岛的攻势的,但远东战役开始后日军的迅速溃败显然加快了战役的进程。8月15日,远东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向普尔卡耶夫大将和尤马舍夫海军上将下令立即准备和实施千岛群岛战役。同日,堪察加防区接到了远东第2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的战役训令:

  登陆战役的当前任务是攻占舒姆舒岛(占守岛)帕拉木希尔岛(幌筵岛)和奥涅科丹岛(温弥古丹岛)等岛屿。部队和物资器材完成上船准备时间为1945年8月15日18时整。你们的战役决心和和航渡序列应在1945年8月15日16时前呈报。

  远东第2方面军总司令 普尔卡耶夫 大将 远东第2方面军军事委员 列昂诺夫 中将 远东第2方面军参谋长 谢夫琴科 中将

  同时,为了解决各军(兵)种之间的协同,成立了由堪察加防区,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和混成航空兵第128师组成的联合司令部,负责战役计划的制定和登陆作战的实施。格涅奇科少将为该联合司令部的司令,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被任命为副司令。8月15日15时,格涅奇科少将向所属部队下达了登陆战役的命令。

  苏军计划先攻占千岛群岛最北端的占守岛,再以此为跳板,向幌筵岛和温弥古丹岛发起进攻,若条件允许,可同时在幌筵岛登陆。占守岛是北千岛群岛中少有的一个地势较为平坦的岛屿,但日军在此设防极为坚固,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这里就建立了“北千岛临时要塞”,以加强该岛的防御。在战争后期进行的岛屿要塞化工程中,更是构建起了完善的工事配系,日军在岛上共建有34个永备发射点,24个临时火力点和近40公里长的防坦克壕。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堑壕和掩体遍布于这个38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这些最深达50米的地道中不仅能够调动兵力而且拥有良好的后勤保障设施。占守岛上的日军还修建了约120公里长的交通线,以便于在岛内实施机动。开战时驻扎在占守岛的守军总共大约有8000人并拥有第11坦克联队的64辆坦克(包括19辆一式中型坦克,20辆九七式中型坦克和25辆九五式轻型坦克)。此外,日军还可以得到幌筵岛上第91师团的其余部队约15000人的支援。

  苏军在定下了攻占占守岛的决心后,在登陆地点的选择上却颇费了一番周折(仅从我所掌握的资料上来看,苏军的登陆方案至少都在3个以上)。在占守岛较适合上陆的海岸地带日军几乎都设有纵深达3-4公里的抗登陆工事。岛西南的片岗基地拥有设施良好的码头,适合部队登陆和装备卸载,夺取片岗基地后还可以有效的切断岛上守军的后援。但要在此登陆,苏军将面对日军集结在此的重兵集团(第73旅团约一半以上的兵力都集中在片岗——别飞湖地区和千岛第二海峡沿岸)的反击而且登陆舰队也将受到不便航行的千岛第二海峡的制约,极易遭到海峡两岸占守岛和幌筵岛上日军的攻击。最终苏军的登陆地点选在了占守岛东北角国端崎与小泊崎之间一段三公里长的浅滩海岸,虽然防守该区域的日军兵力并不弱(村上則重少佐的独立歩兵第282大隊就驻守在这里),防御工事也很强固,在国端崎和小泊崎还设有环形防御的钢筋混凝土火力点和钢轨移动式火炮,而且可以很快得到第73旅团其他部队的支援(在片岗和国端崎之间日军建有一条较好的公路)但苏军在此上陆减少了被守军提前发现的机会,提高了战役的突然性和隐蔽性,登陆部队和舰艇也较为安全。此外,在该区域苏军还可以得到驻洛帕特卡角炮兵连的炮火支援(这在因天气恶劣而造成空军和海军无法提供有效的火力保障的情况下将会非常重要。补充一点,在北千岛,夏季是多雾的季节)

  堪察加防区的苏军在接到进攻千岛群岛的命令后就展开了紧锣密鼓的战役准备工作。8月15日凌晨(即接到进攻命令后不久),驻扎在堪察加半岛南端洛帕特卡角的海岸炮兵第945连(连长柳克索科海军上尉,该连拥有4门130mm火炮)就开始炮击对岸国端崎日军的防御工事。8月15日9时,登陆联合司令部下达了所属部队向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地区集结的命令,为此,苏军还紧急征用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的民用汽车。到下午6时,登陆部队已经在登船地区集结准备完毕,但由于给予的准备时间太短,一时缺乏运载舰只的原因,进攻出发时间被迫推迟到了8月16日20时。

  直到8月16日下午,运载船只才准备就绪,16时,登陆部队和装备开始登船,到20时,最后一艘舰艇装载完毕,离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驶往阿瓦琴湾的停泊场。舰队总共装载了8824人,218门大炮和迫击炮以及其他技术兵器及装备。

  苏军的这次登陆战役由格涅奇科少将指挥,参战部队编制如下:

  登陆部队被分为一个先遣支队,两个主力梯队和一个佯动支队:

  先遣支队下辖1个海军陆战队营(欠一个连,该营是刚由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的人员紧急组建完成的,全营共783人),第60海防总队的1个迫击炮连,1个冲锋枪连,1个侦察排,第302团的1个防化排和独立工兵119营的1个工兵连。先遣支队的指挥官由第138团副团长舒托夫少校担任。该支队预定于8月17日23时在国端崎与小泊崎之间登陆,夺取沿岸地带并建立登陆场。

  主力第1梯队下辖第138团(欠2个连),第428榴炮团的1个营,第279炮兵团第2营,独立反坦克歼击炮兵第169营和1个反坦克枪连。由第101师师长季亚科夫少将负责指挥(季亚科夫少将同时担任登陆兵指挥员)。第1梯队将于先遣支队上陆1小时后在国端崎与小泊崎间的登陆场登陆,计划和先遣支队一道沿片岗——国端崎公路向片岗方向发起进攻。

  主力第2梯队下辖第373团,第279炮兵团第1营和第3营以及海军陆战队1个连,第101师副师长阿尔丘申中校担任第2梯队指挥官。该梯队计划在别飞湖地区登陆,并向片岗进攻。若先遣支队和第1梯队登陆后进展顺利,则直接在幌筵岛登陆,并进占柏原基地。

  佯动支队下辖2个步兵连,1个冲锋枪连和1个反坦克枪连,由堪察加防区作战科副科长拉杜扎诺夫少校率领。预定于8月18日2时在中川湾登陆,登陆后首先攻占86.0高地,而后向片岗方向发动进攻。

  苏联海军为支援登陆作战组建了一支由六十余艘舰艇组成的登陆舰队(由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统一指挥),它们被分为四个舰艇中队:

  火力支援中队由“基洛夫”号,“捷尔任斯基”号护卫舰和“鄂霍茨克”号布雷舰所组成(这三艘军舰共有11门76—130mm舰炮),海军少校西佐夫任该中队指挥官。

  警戒中队编有8艘M-4型护卫艇,由斯基巴海军少校负责指挥。

  扫雷中队由“标杆”号,T-155号,T-156号和T-525号扫雷艇组成,由奥列伊尼克海军大尉担任指挥官。

  负责运送兵员和装备的运输中队由鲍戈罗茨基海军中校指挥,编有“北方”号供应船,“极地”号和“天鹅”号海道测量船,“普加乔夫”号,“夏伯阳”号,“科基纳基”号,“乌里茨基”号,“明仁斯基”号,“土库曼”号,“海燕”号,“远东人”号,“红旗”号,“莫斯卡尔沃”号,冷藏船2号,“潘菲洛夫将军” 号,“高尔基”号,“沃尔霍夫”号运输船,16艘登陆舰,2艘自行驳船和4艘“浅水”型快艇。

  此外,苏联空军混成航空兵第128师和海军独立轰炸航空兵第2团的78架飞机将负责空中支援和掩护。

  经过一整夜令人不安的等待,8月17日凌晨5时,登陆舰队起锚,驶离阿瓦琴湾沿堪察加海岸开往占守岛。

  占守岛(Shumshu Ist)和幌筵岛(Paramushir Ist)及附近略图。图中的阿赖度岛(Alaid Ist,苏称阿奇卡索夫岛,以纪念该岛的发现者)上有整个千岛群岛的最高峰——阿拉伊德火山(2339米)

  战役开始——登陆占守岛

  驻守占守岛的日军认为苏军在堪察加的驻军有限,近期是不太可能实施登陆作战的。第91师团在8月15日当天就收到了裕仁天皇颁布的停战诏书,随后8月17 日第五方面军总司令樋口季一郎中将从札幌又发来了关于“立即停止战斗行动,但不得已时可采取自卫行动”的命令。这使得岛上守军更加放松了警惕。

  由于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海军基地至占守岛的海上航程约有170海里(舰队航行约需一昼夜时间),苏军为避免被日军过早发现,在航行过程中登陆舰队始终处于无线电静默状态,甚至连航线和登陆目标都是在航行过程中才由格涅奇科少将下达的。为隐蔽起见,从起航开始堪察加东南沿岸的所有灯塔均被关闭,这给登陆舰队的航行带来了困难而且连日的浓雾也极大的影响了登陆前航空兵对日军的侦察和攻击。

  占守岛作战开始时双方实力对比

  苏军 日军 兵力对比

  营(大队) 7 6 1.2:1

  轻机枪 370 200 1.8:1

  重机枪 120 75 1.6:1

  迫击炮 79

  45和57MM火炮 45 33 1.3:1

  75和76MM火炮 44 60 1:1.3

  100MM以上火炮 37 5 7.2:1

  坦克 60

  以上引自《远东的胜利》要图14附表

  8月18日凌晨2时15分,登陆舰队驶入千岛第一海峡。但由于天气条件恶劣,登陆时间被迫推迟到了拂晓。20分钟后,驻洛帕特卡角的炮兵连对占守岛进行了例行的炮击,炮击持续了近一个小时,但并未引起岛上日军的警觉。

  凌晨4时许,在T-334号扫雷舰上的格涅奇科少将下达了进攻的命令,随即火力支援中队的舰艇和海岸炮兵第945连开始进行登陆前的火力准备,对海岸猛烈的攻击大约只持续了20分钟左右。4时30分,先遣支队就开始在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上陆,登陆艇被分为三个群,彼此间隔600-700米,达英上尉负责左路群,右路群由伊诺泽姆采夫上尉指挥。而先遣支队指挥官舒托夫少校和海军陆战营营长波奇塔廖夫少校都在中路群。由于舰艇过度超载(是因为舰艇不足的缘故)而吃水很深,为避免触礁,登陆艇只得停在距离海岸150-200米的地方。登陆部队只能泅渡上岸,这给登陆带来了意外的麻烦。但是苏军先遣支队登陆之时海面上弥漫着浓雾,能见度不到100米。日军没有能及时发现登陆的苏军,使得先遣支队并未遭受到日军的有效抵抗,上岸后很快就占领了离海岸不远的两道堑壕(日军在上陆正面只驻有2个步兵小队,配备有速射砲3門、大隊砲3門、臼砲4門和野砲2門)随后在没有稳固登陆场的情况下就绕过沿岸工事向占守岛腹地发起了进攻,1小时后先遣支队已经沿着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的谷地向该岛纵深推进了近2公里。在登陆场的侧翼,只有波奇塔廖夫少校率领着1个海军陆战队连在进攻在小泊崎的日军火力点,但由于缺乏重武器,进攻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这使得苏军的登陆场仍然在国端崎和小泊崎的日军火力控制之下。

  5时30分,主力第1梯队准备登陆,但遭到了已经从最初的混乱中恢复过来的日军的猛烈攻击,其中配置在国端崎,小泊崎以及“马利乌波尔”号油船(原是一艘苏联油船,1943年在小泊崎触礁,后来日军在船上装备了火炮和机枪,当作一个固定火力点使用)上的日军炮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准确的炮火使苏军的登陆舰艇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多艘被击沉或被击伤,这其中包括第101师师长季亚科夫少将(他同时也是登陆指挥员)及其指挥部所在的军舰,使其暂时失去了对登陆部队的指挥。而在登陆场上陆的部队也遭到了日军猛烈火力的压制,损失惨重,进展缓慢。虽然苏军火力支援中队的舰艇和海岸炮兵的还击很快摧毁了“马利乌波尔” 号油船上的火力点,但由于国端崎和小泊崎的火力点大多隐蔽在地下的永备工事中,因此苏军的炮击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

  遭到日军炮火袭扰的主力第1梯队上陆十分缓慢,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直到上午8时上陆才基本结束。不过这些部队也和先遣支队一样——只携带有轻兵器,大多数的火炮等重武器因换乘船只不足而依然没能卸载。当时登陆场的情况很严峻,这些部队本该立即组织攻占日军在国端崎和小泊崎的炮台,但是由于他们和季亚科夫少将的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只得跟随先遣支队向内陆推进。

  占守岛(Shumshu Ist)示意图(岛西北的那个泻湖即是“别飞湖”)

  与此同时,先遣支队的前锋已经逼近日军重点设防的165和171高地,驻守在这两个高地上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此刻苏军火力支援中队和海岸炮兵本该适时的对先遣支队的行动进行支援,但由于得不到准确的炮火校正而无法发挥作用。(先遣支队登陆时携带的22部无线电台中有21部都在泅渡过程中因被海水浸湿而失灵,这不仅影响了支援炮火的射击效果而且给苏军的进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以至于使部队在登陆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6时,苏军对 165和171高地之间的谷地组织了数次冲锋,试图突破守军的防线并控制通过这里的片岗-国端崎公路。不过遭到日军1个步兵大队以及20辆坦克的反冲击,最终因兵力不足又缺乏重武器而被迫转入了防御。直到上午9时,先遣支队才通过“捷尔任斯基”号护卫舰校正哨的电台(这也是先遣支队唯一一部完好的电台)与登陆舰队取得了联系。在得到舰炮的火力支援后,9时10分,先遣支队开始向165和171高地发起冲击,10分钟后便夺占了这两个高地斜坡上的第1道堑壕。但很快日军投入1个大队的兵力又将苏军打退回出发阵地。接着日军对先遣支队的阵地发动了数次反扑,此时双方的兵力都没有得到较大的补充,因而在165 和171高地的争夺战呈现出胶着的状态。

  主力第1梯队登陆完成后,考虑到登陆场当时危急的形势和恶劣的天气,格涅奇科少将下令放弃原计划的在别飞湖地区和中川湾的登陆行动。其余的登陆部队直接在国端崎和小泊崎之间的登陆场登陆。上午9时,主力第2梯队开始上陆,和第1梯队一样,在换乘过程中他们遭到了日军猛烈炮火的打击,损失了4艘登陆船和1艘护卫艇,另有8艘登陆船遭到重创。

  在吸取了先前登陆的部队缺乏重武器的教训后,第2梯队在上陆过程中开始重视卸载重武器,苏军甚至利用日军炮击的间隙,用救生用的木料在登陆场搭建起了一座简易码头。但是为了保证重武器的顺利卸载,使得第2梯队的上陆也变得十分缓慢,直到13时,主力第2梯队的人员才基本上岸。(全部人员登陆直到日终前才结束)不过在日军火力控制登陆场的情况下,苏军的装备仍有大部分滞留在海上。

  18日整个上午,恶劣的天气状况使得苏军的航空兵基本无法发挥作用。直到中午时,在能见度稍微好转的情况下,苏联空军混成航空兵第128师派出各由 8-16架飞机组成的机群几次袭击了片岗和柏原,以阻止日军通过两个海军基地进行兵力调动。同时,日本海军东北航空队派遣队和陆军第54飞行战队也派出仅有的8架飞机(其中九七式舰攻4架,一式陆攻4架)对占守岛附近的苏军军舰进行了攻击(尤其集中对千岛第一海峡内的苏军运输船只进行了数轮攻击)。不过,由于进攻规模都不大,加之天气原因,苏日双方航空兵的这一轮空中打击都未能取得较大的战果。

  占守岛国端崎和小泊崎附近(图右侧的那个半岛就是堪察加半岛最南端的洛帕特卡角Lopatka.Cape)

  争夺165和171高地

  在登陆部队上岸基本完成后,战斗的重心开始向岛内转移。其中最激烈的交战就在165和171高地展开。上午11点,主力第1梯队赶到171高地同先遣支队一道再次向两个高地发起进攻。不过这次没有统一指挥的进攻依然没有取得关键性的战果(在主力第1梯队登岛后,本该由季亚科夫少将接管岛上所有部队的指挥权的,但此时季亚科夫少将仍然被困于海上)到下午13时,主力第2梯队也赶到165高地,随后第101师副师长阿尔丘申中校(兼任主力第2梯队指挥官)受命接管了岛上所有苏军的指挥权。阿尔丘申中校对部队进行了整顿和重组,组织了战斗保障和协同动作,准备在下午集中主力对171高地发起决定性的进攻。同时日军也向165和171高地集结了大量兵力,这其中还包括第74旅团的一些部队。下午14时,日军两个大队在第11坦克联队的18辆坦克的支援下,从171 高地西南坡的岩礁区域率先向苏军发起了反攻,日军企图从这里切入苏军防线后方,并会同171高地上的守军对其加以围歼。一开始,日军的冲击突入了因连续作战,已经极度疲惫的先遣支队的防线。但阿尔丘申中校立即向这个方向集中增派了近一百支反坦克枪和四门45MM火炮(这也是登陆苏军手中仅有的重武器),才阻止了日军的反扑。一个多小时后,在损失了数百人(其中包括第11坦克联队联队长池田末男大佐)和17辆坦克的情况下日军被迫转入防御。

  9月1日,苏军远东总司令部公布在“千岛登陆作战”完毕。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场战役——千岛群岛登陆战役全部结束。苏军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夺取了绵延600多海里的整个千岛群岛,俘虏日军近六万人(这些日俘大部分被送到西伯利亚和苏联远东地区的强制劳改营,直到赫鲁晓夫上台后才被遣送回日本)在千岛群岛战役中日军伤亡1018人,苏军伤亡1567人(其中阵亡516人)双方的伤亡都几乎集中在占守岛争夺战中,苏军由于缺乏登陆作战的经验以及海军的运载舰只,在登陆占守岛之初一度相当被动。而日军却依靠其坚固的防御体系给登陆苏军以巨大伤亡。如果不是及时停战,苏军有可能会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

  千岛群岛战役是一次政治意图大于军事意图的战役。战役开始之时,日本已经宣布无条件投降,战役的成败对日本全面战败的大势已经起不了多大的影响。夺取千岛群岛对于苏联而言,改善了苏联舰艇向外洋的出口问题,并使之“成为苏联的防御基地和从鄂霍茨克海远航太平洋的大门”。(苏军在占领了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后,甚至一度还想乘机夺取北海道,以巩固苏联舰艇在宗谷,根室两海峡自由航行的地位。不过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才最终作罢)虽然苏联进行千岛群岛战役有大国扩张的意图,不过在客观上仍然是为了打败日本为目的。至少这些参加了千岛群岛战役“苏联英雄”们的名字是仍然值得我们尊敬的:

  格涅奇科少将,波诺马廖夫海军上校,舒托夫少校,波奇塔廖夫少校,科特上尉,萨乌什金上尉,西戈夫海军上士,维尔科夫海军上士(阵亡)水兵伊利切夫(阵亡)。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