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历史之风后和风陵渡
- 2016-07-22 12:19
-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风陵渡,是由古代风后陵墓所在地的渡口而得名。这里原有风后冢,高二米,周三十米,冢前还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重建祠宇所立的石碑。以往在每年清明时节,庙会盛集,热闹非凡。可惜在日寇侵华战争中,日军盘踞风陵渡,庙及碑刻全部毁坏,风后冢也被夷为平地。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战略要地。它象一头大雄狮,昂首蹲踞在高阜上,那咆哮的黄河,在它的脚下奔腾南泄,急转东下,形成一个难以逾越的天堑。它的正南面是北临河而南倚山的潼关古城。南潼北陵,隔河对峙,把秦晋界线,天然划分。风陵渡为古晋国的本南屏障,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威势。
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为了发展我们的民族,曾在这风陵渡一带寻访贤才;为了保卫我们的民族,也曾在这风陵渡一带和凶的敌人作过殊死的战斗。
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传说:一次,轩辕黄帝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吹去天下的尘垢。醒来后,他先是沉思,后是慨叹,他想着:风为号令,这是执政的标志;"垢 "字去了"土"便是一个"后"字,莫大天下有个姓风名后的贤人要出来辅佐我振兴民族吗?他于是到处访贤,终于在解州访到了风后。经过接触,轩辕黄帝发现风后果真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任风后为相。
梦中访贤,这当然而虚构的;而在汉字尚未成形的五千年前,居然就能从"垢"去"土"为"后"上叛断人名,这更显然是后人的附会了。但有一点是真切的,这就是,风后作为轩辕黄帝的"三公"之一,辅佐轩辕黄帝创建了们的民族大业,这却是载之史册的。事见《史记 · 五帝本纪》。
就说轩辕黄帝和蚩尤的那次大决战吧,如果没有风后的厅谋妙策,轩辕黄帝是很难战胜蚩尤的。那时双方在涿鹿排开战场,蚩尤神通广大,兴起了大雾,三天三夜,弥漫不开。轩辕黄帝所北领的军队,尽皆迷失了方向,没法进行战斗。而蚩尤这个凶恶弗悍的敌人,却借风扬沙,横冲直闯,眼看就要得势了。就在这危若累卵的时刻,风后首创了"指南车",使用权自己的军队在大雾迷 之中明辨方向,这才使得轩辕黄帝摆脱了困境,最后战胜了蚩尤。
据《汉书 ·艺文志》载:风后著有"风后兵法十三篇",可见风后不仅是一位治国安民的政治家,而且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不幸的是,据说在这次和蚩尤的大战中,风后为民族而献出了生命。轩辕黄帝为了纪念这位民族精英,特地把他葬在这块"巍然独秀"的渡口上。
这就是风陵渡名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