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元朝107年历史中一共有11个皇帝,第一个皇帝世祖忽必烈从他称帝之日算起,在位34年(1264年之前不称元朝)。兹后的9个皇帝一共只经历了38年,而最后的一个元顺帝却又在位35年,他就是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我写这本书,元顺帝可能是最难写的。因为他在位时间长,《元史》关于元朝帝王的本记一共四十七卷,而顺帝一个人就占了十卷,接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要把这么长的篇幅压缩在几千字内,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蒙古人的名字长,我们读起来拗口,也记不住,还有好多重名,比如伯颜,比如脱脱,元史中有好几个,容易混淆,读者首先别把此篇中的伯颜当成了灭南宋的那个伯颜,那是毫无关系的两个人。再就是元末的历史非常复杂,农民起义军群雄并起,山头林立,有好几十个军事组织,在抗元的同时也互相争斗,又不断分化合并,忽而降元,忽而又叛元,很难捋清;而元朝这方面,在镇压起义的同时也同室操戈,打得不可开交,想说清楚很难,甚至比“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还难。所以我决定,对当时的历史事件尽量简化地写,能不提的尽量不提,集中笔墨写与元顺帝有关的宫廷斗争。而读者如果搞不清来龙去脉,就自己下去翻史书做功课吧,限于本书体例,只能如此了。

  小皇帝当得不容易

  自从世祖忽必烈之后,元朝只有一个皇帝有带兵作战的经验,就是顺帝的祖父元武宗海山,他在大德三年(1299)率领元军到中亚细亚与窝阔台的孙子海都作战。两年后海都去世,他的联盟瓦解,海山又继续扫荡了5年,永远解除了元帝国在西北部的威胁,才回上都做皇帝。在他手下立战功的有三位,一是燕贴木儿,一是康里脱脱,一是伯颜。康里脱脱早死,燕贴木儿和伯颜成为影响几朝的权臣。

  武宗死后,又先后有仁宗、英宗、泰定帝三位皇帝,到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的时候,太师燕铁木儿与诸王、大臣迎立文宗即位,文宗因为他的哥哥嫡长,便又遣使迎立他的哥哥即位,这就是明宗。明宗就是妥欢贴睦尔的父亲。明宗即位于和宁(即和林,治所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厄尔得尼召北)的北面,立文宗为皇太子。不料明宗在去往大都当皇帝的路上忽然死了。死因不明,时人怀疑是文宗反悔以后派人害死的,但更可能是反对明宗即位的大臣们害死的。明宗死后,文宗又当了皇帝。

  这两段文字可能已经把读者搞糊涂了。要想解释清楚真不容易。是这样的,忽必烈之前,蒙古的汗位由几大部落推选,忽必烈以武力称帝,规定以后皇位的继承,可以父死子继,也可以兄终弟即,下任皇帝由现任皇帝指定,预先立为太子,所以有弟兄互为皇帝与太子的情况。而更关键的是,元朝的皇帝一般要在上都(今内蒙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登基才算数,皇帝几乎每年都是夏天在上都呆半年,冬天在大都(今北京)呆半年,来回折腾。皇帝的即位,与宗藩诸王势力很有关系,常常不是家天下,而是各种宗族势力调和的产物,所以导致皇帝轮流做,侥幸在位亦难长久。这样说明白了吗?不明白俺也没办法了,只能说到这样了。

  明宗的皇后八不沙,生子懿璘质班。明宗的皇妃迈来迪,生子妥欢贴睦尔,妥欢贴睦尔比懿璘质班年长。根据元朝的皇位继承惯例,他们的皇位继承序列,要排在文宗的儿子阿刺忒纳答刺和燕帖古思前面。

  妥欢贴睦尔是明宗的妃子所生,虽是长子,地位低下,母亲迈来迪是回族女子,元朝民族歧视严重,妥欢贴睦尔的地位就更低了。他出生时,母亲迈来迪还没被收房,所以他还要算是个私生子。生下来后,父亲明宗开始不知道,母子俩无人供养,可怜的小妥欢贴睦尔饿得哇哇直哭。后来明宗得知还有这么一个儿子,就收养了他们母子俩。等妥欢贴睦尔长到7岁,母亲迈来迪死了,他失去了依靠。9岁时,父亲明宗被人毒死,文宗即位,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与宦官拜住同谋,害死明宗皇后八不沙,请立文宗的儿子燕王阿刺忒纳答刺为太子。十二月,文宗立燕王阿刺忒纳答刺为太子,诏告天下。不到一个月,至顺二年(1331年)正月,太子死了。这时孤苦无依的妥欢帖睦尔被流放到了高丽(今朝鲜)的大青岛。一年后,又移居广西静江(今广西桂林)。

  三年后,29岁的元文宗死去,没有太子,燕铁木儿请文宗皇后卜答失里立文宗的另一个儿子燕帖古思为太子,以便即位。燕帖古思不是卜答失里亲生,她怕燕帖古思即位自己大权旁落,就不答应,反而立了明宗的次子懿璘质班,就是宁宗。宁宗只做了几个月的皇帝就死了。燕铁木儿又请立燕帖古思,文宗皇后卜答失里却立了13岁的明宗长子妥欢贴睦尔。

  太平王燕铁木儿去迎接妥欢贴睦尔来大都即位,见了妥欢贴睦尔后,燕铁木儿与他并马一起走,扬着马鞭向他陈述了迎立的意图。妥欢贴睦尔年纪小,看见跋扈的燕铁木儿十分害怕,一句话也不敢说。于是燕铁木儿更看不上妥欢贴睦尔,到了京师很久,也不再提立他为帝的话。国事都取决于燕铁木儿,群臣也不敢过问。几个月后,燕铁木儿因荒淫过度溺血而死,妥欢贴睦尔这才当了皇帝。

  妥欢贴睦尔能当上皇帝,既是靠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与权臣燕铁木儿的矛盾,更是凭运气。在他之前的两位竞争者,立了太子也好,当上皇帝也好,都很快就死了,更重要的是权臣燕铁木儿也没过多久就死了,老天爷似乎成心要让他这个私生子当上皇帝,而且一当就是35年(加上逃到漠北后的3年一共38年)。读历史久了就会明白,连当皇帝都多半是平运气,更不要说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了,所以人活着千万别把官位看得太重。

  伯颜杀掉唐其势

  顺帝当上皇帝后,近臣阿鲁辉帖木儿对他说:“天下事重应该委任宰相决定,假如陛下自己去办,办得不好的话会背负恶名。”顺帝便住在深宫里不出来,命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为太傅、左丞相,燕铁木儿的儿子唐其势为御史大夫,三人在朝廷统理百官,全权处理政事。燕铁木儿虽然死了,但他的势力还在。顺帝年纪太小,太皇太后卜答失里开始专擅朝政,她此时要制衡伯颜,就说燕帖木儿遗功卓著,将他的女儿答纳失里嫁给顺帝做了皇后。

  答纳失里与顺帝二人年纪都小,根本不懂什么爱情,答纳失里以前蛮横跋扈惯了,又倚仗叔父与兄长的权势,自然不把顺帝放在眼里。她私传懿旨,将十万两盐银占为己有,还时常对宫廷的后妃横加责打。徽政院使秃满迭儿进献了高丽女子奇氏入宫服役,奇氏名叫完者忽都,不仅长得美丽,还十分乖巧伶俐,善于烹茗。顺帝对她十分宠爱,一来二去就上了床。这件事被皇后答纳失里得知,她怒不可遏地召来奇氏,用鞭子打得遍体鳞伤。此时的顺帝只是一个傀儡皇帝,只能默默忍耐毫无办法。

  这时的元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顺帝即位以后,天灾人祸接连不断。京畿发洪水,黄河泛滥,两淮地区干旱,徽州、秦州、凤州的大山相继崩裂。元统二年(1334)的春季,彰德路下的雨像白线一样,民间流传成歌谣:“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不久左丞相撒敦病逝,伯颜一人独秉朝政,唐其势心里十分不平,对密友说:“天下本我家的天下,伯颜算什么东西?位置却偏在我的上面,真是可恨!”唐其势的叔父答里与诸王晃火帖木儿交情很深。唐其势写信给答里,信中说伯颜专权,顺帝昏庸,劝答里带兵入朝行废立的故事。于是答里、晃火帖木儿、唐其势三人辗转联络,蓄图起兵入宫杀伯颜、废顺帝。不料郯王彻彻秃知道了密谋,便密报给伯颜,伯颜暗暗作了防备。

  六月,唐其势在东郊埋伏下人马,亲自率兵突入宫禁,却进了伯颜设下的埋伏圈。唐其势被拿下,伯颜立刻引兵驰往东郊,唐其势的弟弟塔剌海还不知道兄长被擒,经过伯颜的一阵击杀,塔剌海被卫士射倒活擒。伯颜将唐其势兄弟绑入宫中,请顺帝登殿审讯,顺帝说:“唐其势兄弟的逆谋已经昭然,何必再问,你照着律条惩办就是了!”于是伯颜命卫士将唐其势兄弟牵出去杀了。唐其势死命地攀住殿内的阑干高声喊:“先帝曾有明诏,宽恕臣父子孙辈九次死罪,为什么今天食言?”顺帝怒骂道:“谁叫你谋逆反叛的?兴兵犯阙还想活命么?”众卫士一起过来牵扯唐其势,直到殿里的阑干拉断,才将唐其势拽出来,一刀砍为两段。

  唐其势的弟弟塔剌海少年胆怯,竟逃避到他的姐姐皇后答纳失里的座椅下面。答纳失里不假思索地扯开裙子遮住她的弟弟。伯颜喝令卫士从皇后的裙子下牵出塔剌海,然后拔出佩剑将塔剌海当场杀死,鲜血喷溅到皇后的衣服上,吓得答纳失里惊叫一声缩在椅子里抖做一团。伯颜大怒,走到答纳失里的面前揪住头发拖到地上。皇后号泣说:“陛下救我!陛下救我!”顺帝觉得她有些可怜,但想起平日里她的骄横跋扈,横下心说:“你的兄弟谋逆,朕也不能相救。”话还没有说完,伯颜已将皇后牵到了宫外的一间民舍,不久用鸩酒将皇后毒死。其余依附燕铁木儿的大臣也被一网打尽。

  脱脱扳倒伯颜

  伯颜初当宰相,辅佐顺帝,遵循旧章,提倡农事,减除杂徭盐税,赈济饥民,还算是个明相。但诛杀唐其势之后,开始专政自恣,肆行贪暴。任命的官员多向伯颜行贿,台宪官也都议价得官。肃政廉访司官,所至州县,各带库子检钞秤银。天下贡赋多入伯颜家,省、台、院官多出其门下。伯颜作为蒙古蔑儿乞部的贵族,在草原贵族的支持下,极力排斥汉人官员。伯颜对顺帝说:“陛下有太子休教读汉儿人书。汉人读书,好生欺负人。”中书平章政事彻里帖木儿建议废除科举,得到伯颜的支持,让顺帝下诏停止科举取士,把各地儒学贡士庄田的田租改拨为宿卫士的衣粮。后来又诏令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及郡府幕官之长,都用蒙古、色目人,还禁止汉人、南人学习蒙古文字。至元三年(1337),信阳州棒胡、广东朱光卿等起义。伯颜说棒胡、朱光卿等都是汉人,奏请杀死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这五姓占了汉人的一大半,杀掉他们汉人就闹不起来了。顺帝没敢答应。伯颜视汉人如仇敌,在汉人官员文士中,空前孤立了。到后来,伯颜擅自行刑诛杀大臣,自领精兵,又专擅钱谷,甚至将宫禁的卫兵都收为己有,每次出去都旌旗蔽日,侍从填满了街衢。而顺帝的车驾仪卫却一天比一天少。天下只知道有伯颜,不知道有顺帝,因此顺帝谋划对付他。

  伯颜有个弟弟马札儿台早年侍奉武宗、仁宗。顺帝即位,拜太保,镇守北边。马札儿台的儿子脱脱,自幼被伯父伯颜收养,顺帝即位,任同知枢密院事。伯颜诛唐其势,脱脱率领精兵剿捕,立有军功,后任御史大夫。伯颜专权,朝野不平。脱脱对其父马札儿台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我们一家就全完了。不如先设法除掉他。”马札儿台赞同此议。脱脱又向他幼年时的汉人老师吴直方请教。吴直方说:“古书上有所谓大义灭亲。大丈夫只知道忠于国家,不管其他。”脱脱向顺帝自陈忠忱。顺帝派遣心腹官员阿鲁、世杰班与脱脱往来,察看他的言行。至元五年(1339),伯颜指使台臣上言,汉人不可为廉访使。脱脱向顺帝奏请,遵守祖宗法度,廉访使不要排斥汉人。伯颜大怒,对顺帝说:脱脱虽是臣子,其心专佑汉人,应当治罪。顺帝不准。后来伯颜擅贬宗王,顺帝极为忿闷,泣告脱脱。脱脱与阿鲁、世杰班定议清除伯颜。

  至元六年(1340)二月,伯颜请奉太子燕帖古思出猎柳林。脱脱与世杰班、阿鲁等合谋,十五日封锁京师城门,奉顺帝命草诏,驱逐伯颜,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先遣太子随从去柳林迎回太子入城。夜半四鼓,命中书平章政事只儿瓦歹急赴柳林宣诏。次日,伯颜派人来京师城下询问,脱脱在城上宣告:“有旨逐丞相。诸从官无罪”。伯颜请入城陛向顺帝辞行,不准。伯颜自真定南行,又有旨徙岭南南恩州安置。伯颜在江西途中病死。

  脱脱加速元朝崩溃

  脱脱此人,历史上被看作是一代名相,我却不以为然。他比伯颜是强多了,但却称不上英明,其实干了不少蠢事,心胸也比较狭窄,不是当宰相的料。上台之初,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伯颜的排汉政策,恢复了科举取士,重开经筵,又修《宋史》,提倡文治和经史,从而争取到汉人官僚的支持,但在国家的大政方针上并没有多少建树。他执政的时候,元朝的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都进一步激化了。脱脱曾一度被排挤辞职,复相之后,对于先前反对过他的官员,大加报复,排斥异己。朝廷官员继续陷于相互倾轧之中。

  驻扎在内地的蒙古军兵,军官照例由贵族子孙世袭。他们与汉人杂居日久,日益沉迷声色,饮酒讴歌,只知道剥削聚敛,再也不能挽弓骑射。兵士也多是老病幼弱,甚至雇人代役,不习器仗,更不懂战阵。江南地区经济最为发展,这些地区的蒙古军兵,也最为颓靡腐败。繁胜的都会扬州、镇江、建康,元初设置七个万户府,由宗王镇守。顺帝时有起义者36人聚集茅山道宫,出没作战。元朝调集三省兵上万人捕剿,竟被起义者打败。一万人打不赢36个人,天下人听说此事,再也不把蒙古军队放在眼里。河南、两淮之地,镇戍军兵不多,又不能作战,遇有人民反抗,州县要请命于大府,大府要请命于朝廷,然后才调兵去镇压,起义者早已远去。当年征服欧亚两大洲的蒙古骑兵,几十年的功夫就腐化废弛成这个样子,退化得也未免太快了。

  顺帝时财政竭蹶,至正十年(1350)十月,吏部尚书楔哲笃建议更改钞法,铸造铜钱。顺帝和脱脱采纳此议,十一月间下诏行使新钱钞法,印造新的中统交钞,称为“至正交钞”。以中统交钞壹贯文充抵铜钱一千文,充抵至元宝钞二贯。元初的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中统元宝钞,以银为本。此后的至元、至大钞也都以银为本。顺帝新印至正交钞,采楔哲笃的建议,以楮币为母,铜钱为子。这种颠倒本末的提议,目的在于放手印造交钞,以虚代实。朝臣吕思诚等提出驳议,说民间将“藏其实(铜钱)而弃其虚(钞币)”,顺帝、脱脱不理。至正十二年(1352),印造至正钞一百九十万锭,至元钞十万锭。至正十五年(1355),印造至正交钞多至六百万锭。交钞大量印行,无钞本抵换,造成物价增长10倍。京师用料钞十锭,不能换一斗粟。交钞散满人间,人民不愿使用,视如废纸。郡县贸易,甚至以物易物。钞法败坏,元朝的财政经济,也随之崩溃了。

  同王莽亡在黄河一样,给元朝最后一击的也是黄河水患。至正二年(1342)以来,黄河在归德府睢阳县一带泛溢。河北大名路、河间路、广平路、彰德路,山西大同路、冀宁路等地区又大旱,发生严重的饥荒。大同灾荒,导致人吃人。连续几年,黄河到处决口。顺帝命宰相拓拔太平(即汉人贺惟一)任都水监,负责修治黄河、淮河堤堰。脱脱复相,召集群臣议治河事,决定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黄河复归故道。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政府调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15万人,庐州等戍卒2万人供役。让黄河水从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向南流到白茅堤,在黄固、哈只等河口泄洪,又从黄陵流到阳青村,复归黄河故道,长约140公里。从四月间开工,到十一月黄河恢复故道。但修治黄河发动的近20万民工,死伤众多,哀号遍野,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佛教盛行,白莲教是佛教中的一个神秘支派,以反抗暴政为主要宗旨,由广平永年县人韩山童开创。韩山童宣称:“白莲花开,弥勒佛降世。”他设立白莲会,吸收信徒。他的弟子颖州人刘福通英勇善战,是黄河灾区白莲会的首领。在修治黄河的要道黄陵冈时,刘福通命他的教徒预先埋下了一个独眼的石人。民夫开河道时,掘出石人,背上写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远近轰动了。工程完毕后,除了少部分还乡外,大多数民工都集结在刘福通的红巾之下,成为主力。红巾,跟东汉末年的黄巾一样,是刘福通使用的一种标帜。起义后,韩山童被元政府抓获杀害,刘福通迎立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称帝,建立韩宋帝国,占领淮河流域和黄河以南地区。

  与此同时(1351),另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徐寿辉占领长江中游,建立天完帝国,派军进入江南,扫荡蒙古势力。此外,张士诚在江苏,方国珍在东南沿海,郭子兴在安徽也都树起义旗,成为势力较大的农民武装,而其他的小股起义军有几十支。各地汉族豪强地主为求自保,也纷纷建立武装,天下一时大乱。

  至正十四年(1354),张士诚攻下高邮,断绝了南北大运河的漕运,等于掐住了元政府的脖子。九月,丞相脱脱集合大军,亲攻高邮。脱脱受诏总制诸王诸省军,一切政令,便宜从事。又调来西域、西番各族军助战,号称百万,四面环攻,围困高邮。张士诚军被困三月,军中已在议论投降。这时元顺帝突然下令罢免脱脱,使整个战局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

  原来,脱脱复相后,报复旧怨,日益专横,与中书右丞哈麻不和,将哈麻赶出了京城。皇后奇氏与哈麻合谋,想立奇氏的儿子爱猷识里达腊为太子,曾遭到脱脱的反对。奇后母子对脱脱深为忌恨。脱脱出师高邮,奇后母子与哈麻指使监察御史弹劾脱脱“劳师费财”及他弟弟也先帖木儿兵败等事,连上三章。十一月,顺帝下诏削去脱脱官爵,安置淮南,又移置亦集乃路。次年(1355),又诏命脱脱流放云南,也先帖木儿流放四川。哈麻遣使用药酒害死脱脱,代理丞相。

  脱脱军原来是从各地调集而来,闻诏纷纷散去。无所投附的军士,倒戈加入红巾军。元军迅速瓦解。高邮之战,不仅是张士诚转败为胜的关键,也是全国形势的一个重大转折。

  刘福通的红巾军发展很快,至正十八年(1358)攻陷开封作为首都,随即向蒙古发动总攻,分三路进兵。东路攻山东,西路攻陕西,北路攻上都开平(今内蒙锡林浩特市南面的正蓝旗)。东路兵团扫荡了山东后,直指大都(北京),挺进到距大都只50公里的柳林村。顺帝手足失措,准备放弃大都,向北逃亡。但宰相拓拔太平坚持固守。东路军攻击不顺利,孤军不能久留,仍退回山东。西路兵团深入关中后,战败溃散。北路兵团势如破竹,穿过山西,攻陷上都开平。后向东推进,攻陷辽阳(今辽宁辽阳),进入高丽(今朝鲜半岛),高丽向北路兵团投降。高丽有计划地出动大批美女,跟战士们交往缠绵,趁机把他们的战马和武器藏匿。一切妥当后,发动反击,北路军大部分被杀,只剩下万余人辗转脱险,逃回中国,又被蒙古兵团一网打尽。这三路人马都消耗掉了,刘福通后来也战败被杀,但蒙古帝国的墙基已被他们掘空,大厦只需要最后轻轻一推就会倒了。

  亡国之前的荒淫

  回头再说元朝宫廷。当初皇后答纳失里被毒死以后,顺帝册封伯颜忽都为皇后。本来顺帝打算立他一向宠爱的奇氏为皇后,只是丞相伯颜硬行劝阻,顺帝没有办法。后来奇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爱猷识理达腊,更加赢得了顺帝的欢心。等伯颜被流放后,顺帝册立奇氏为第二皇后。

  顺帝很信任脱脱,曾命皇子拜脱脱为师。侍御史哈麻是先帝宁宗乳母的儿子,与母弟雪雪受到顺帝的宠幸,很早就在宫禁做了宿卫。哈麻的口才十分出色,升任至殿中侍卫史。哈麻每天去宰相脱脱那里趋炎附势,脱脱以为他是个好人。当时红巾军风烟四起,朝廷派出的征讨大将接连溃败,脱脱准备亲自出征,临行时他入朝奏请哈麻兄弟托掌国事。顺帝召哈麻为中书右丞,雪雪为同知枢密院事。

  哈麻见顺帝厌烦国事,便引进了一个西天番僧入宫。这个喇嘛僧人教给顺帝房中术,称为“演揲儿”法。顺帝如获至宝,当即授给喇嘛僧人司徒的官职,让他在宫里讲授演揲儿法。顺帝悉心练习,再加以实践,果然行房的时候比以前畅快淋漓了许多。后来,他们又推荐西蕃僧伽玺真给顺帝教授“双修法”,其实也就是男女交媾的不同方位和姿势。顺帝乐在其中,下诏以西天僧为司徒,以伽玺真为大元国师。他们的子弟众多,选取良家女子入宫修习秘术,每个子弟赐给他们宫女三四个作为供养。后宫的美女久旱逢甘雨,都称伽玺真是无量欢喜佛。僧人又教顺帝选取彩女学习十六天魔舞。顺帝每每趁着酒酣的时候,随手抱起几个宫女行云布雨,亲自试演揲儿法与双修法。

  顺帝的一个弟弟叫八郎,也受了密戒,秃鲁帖木儿也联结了八九个官僚,勾结在一起在后宫里分了一杯羹,自称为“倚纳”。他们在顺帝面前与宫女亵狎,男女裸处君臣不避,还聚集少壮男子和美丽的女子裸处在一室,不拘同姓异姓,也不分尊卑长幼,互相淫媾,君臣宣淫的丑声秽行着闻于外,连市井百姓都知道。

  到后来,西天僧与伽玺真在宫闱任意奸淫年少美丽的公主和嫔妃,顺帝天天戴绿帽子,却从来不去禁止。全国的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纪,不论美丑必须先弄到僧人的府中强行淫媾,叫做“开红”,待僧人玩弄够了才可以发归回夫家完婚。民间女子遭此荼毒,衢巷悲哭不绝于时。当时人都说:“不秃不毒,不毒不秃,惟其头秃,一发淫毒。”

  顺帝还喜欢亲自操作工匠建造之类的事情,而且手很巧,京师里有“鲁班天子”的美誉。他亲手为近臣刻削屋宇的模型,做得巧夺天工,然后让这些近臣依照模型建造房子。模型上镶嵌了许多珍奇的宝石,内侍们便哄顺帝说:“这屋宇比不上某某家精美。”顺帝便随手将模型毁弃了重新做,内侍趁机从模型上抠下一些珠宝占为己用。

  顺帝建造了清宁殿,以及前山、子月宫等穷极奢华的殿宇。在内苑制造龙舟,样式也是他自己设计的。龙舟移动的时候,龙首及口眼爪尾都可以活动,像是活的一样。顺帝高兴地说:“难怪隋炀帝游江都乐而忘返呢!”

  至正十五年(1355),年仅42岁脱脱被贬逐而死后,雪雪由知枢密院事拜御史大夫,哈麻升任了中书左丞相,国家大权尽归他们兄弟二人的掌握。哈麻做了宰相后,竟然想立皇太子为帝,让顺帝当太上皇。哈麻的妹妹知道了哥哥的预谋,回去告诉了她的丈夫秃鲁帖木儿。秃鲁帖木儿惟恐皇太子为帝,自己被杀,便向顺帝告密。顺帝将哈麻、雪雪兄弟杖死。

  元朝灭亡

  当时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已经不把元朝军队放在眼里,开始互相厮杀。郭子兴的女婿的朱元璋逐渐崛起,打败了张士诚与取代了天完政权的陈友谅,至正二十八年(1368)正月,在应天府(今南京)建立了大明朝,建元洪武。接着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师25万人北上灭元。

  朱元璋在派兵北上之前,曾召集将领商议作战部署。大将徐达、常遇春主张出兵直取大都,然后乘胜长驱,剿灭诸军阀。朱元璋不采此策,而制定稳步进军的战略: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再进取大都,可不战而克。攻下大都后,再西进关陇,可席卷天下。

  朱元璋的想法,是有意为顺帝留出一条去路,把他逐出塞外,这样可以减少各地元军残余势力的抵抗。明军势如破竹,元朝仍旧内部纷争不息。徐达率马步舟师,急速北进,破长芦、直沽,进据通州。元顺帝见大都不保,在七月二十八日夜,与太子、诸妃仓皇逃出健德门,北奔上都。当时有大臣建议他死守大都以待援军,顺帝根本不听。八月初二日,徐达军攻入大都,宣告了元朝统治的灭亡。

  明朝洪武二年(1369),朱元璋出师进攻元上都开平,顺帝又逃到和林,后来又颠沛流离到了应昌。不久,51岁的顺帝因痢疾去世,元人谥为惠宗,朱元璋认为他在国破家亡的前夕不背城一战,而是逃走,算是“顺天命”,所以称他为元顺帝。

  虚待斋曰

  元朝不到百年就灭亡,是因为蒙古统治者的水土不服。他们的汉化程度太浅,甚至主观拒绝汉化,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在蒙古人眼中,汉人除了供给他们固定的田赋外,没有别的用处。而中亚人(色目人,多为回族)则不然,他们在商业上的贡献,要超过汉人很多倍。中亚商人只要向地方政府报案,说他在途中被盗匪抢劫,地方政府就得如数赔偿。汉人自然要比中亚人低一等或低二等。而蒙古人所说的汉人,其实多是契丹、女真人,也包括当初在辽和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契丹、女真人建国后都积极汉化,到亡国时在蒙古人眼里已经和汉族人差不多,都叫“汉人”。而当初在南宋统治下的汉族人,地位最低,被叫作“南人”。在元朝,蒙古人根本不让“汉人”做官,将政权、军权都掌握在蒙古人手中。认为只要这样,汉人就无可奈何,不料想民变一旦发生力量,跟政变、兵变一样地具有摧毁性。

  蒙古族建立元朝时,刚从奴隶制度脱胎出来,所以元朝的统治原始、粗糙、混乱,很难有效地控制全国,政治斗争非常血腥,必然导致统治的不稳固。蒙古官员的贪污腐败,跟他们当初的武功一样,在历史上也属空前。第八任皇帝铁木儿曾大力整顿官吏,一次就有18473贪官撤职。当时每一个蒙古官员都是一个百万富翁。帝国的繁重赋税,到元末,全国各项赋税平均额比建国时几乎增加100倍。更大的迫害是赐田制度,皇帝可以随时把汉人视如生命的农田,连同农田上的汉人,赏赐给皇亲国戚。任何一个蒙古人,都可以随意把汉人从肥沃的农田上逐走,任凭农田荒芜,生出野草,以便畜牧。这样的统治当然难以维持长久。

  而具体到元顺帝,我却要说,他其实并不算昏,还是个颇有权谋的聪明人。以一个孤儿的身份当上皇帝,没有任何可以倚靠的势力,却能够执政35年不被废黜,是很不容易的。35年里起码有六七次关乎到帝位的危机,有些本文都来不及写,他都能一一化解,保住了自己的帝位。他从来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辞,办事富于弹性,愿意将就妥协,善于平衡朝臣之间的勾心斗角,许多势可滔天的权臣都是被他不动声色地除去。他的荒淫也只是在宫廷之中,并没给社会带来多大影响,对西藏密宗欢喜佛的崇信,同元朝的许多皇帝比都不算过分,同清朝的雍正、乾隆比都是轻的。天下兴亡是大势所趋,个人即便是帝王也难扭转,对于元顺帝,这样的评价才是公允的。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