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比人,气死谁?《美国医院管理》读后感
- 2021-02-08 19:2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人比人,气死谁?《美国医院管理》读后感
感谢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让我有机会和《健康界》赵红总经理和医院管理专家刘宇相识,也是在健康界媒体上获取了很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之前一直关注刘宇先生写的医院管理文章,这本书更系统的介绍了美国各大医疗机构的管理经验。
俗话这么说:人比人气死人。这里最后气死的那个应该是自认为不如他人的那个。如果中美医疗机构进行比较的话,该气死谁呢?
看完本书的结论当然是向美国同行要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尤其是书中第五章节描述患者与家属体验管理。开始就介绍了一家社区医院--赛马市医院。根据患者玛莎的角度,介绍了她入院一天的良好感受。包括从开始的医院环境舒适度,到各环节医务人员的热心看护,甚至还有社区志愿者服务。
当她询问护士为何能这么做的原因,护士贾妮是这么说:“一方面,我们依靠理念的传递,让每个员工都相信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我们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例如,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让员工分别扮演患者和医护人员,通过角色表演的方式让员工理解什么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实践。”
目前国内很多大型医疗机构早已摆脱原来的建筑格局,硬件不比美国的差,真正的差距在软实力,也就是人员的服务。另一家沃什的医院,他们认为把患者满意度提高一个等级,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医院需要促进两方面工作:一是同情心,二是决策权。同情心,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有,而一线医务人员是否有服务的决策权呢?这就是一个管理问题,往往国内患者听到的答案是:“医院就是这么规定的。”
当然更大的差别在于美国有个案管理师这个角色,还有个案管理协会,每年还会为此颁发“富兰克林杰出奖”。个案管理是通过评估、计划、协调、诊断和支持等一系列医疗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交流,以及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从而满足个人和家庭复杂的健康需求。
可以这么说,患者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或护士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相信国内的医生都遇到过:看你的时候都答应好的,为何等到再找你时,你却发现患者没有完全、甚至没有按你说的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单个医生、护士只能负责一个时间段的责任。而患者管理的理念就不是这样了。
再来说说患者满意度调查,我摘取书中对于门诊医生的满意度调查问题,大家参考一下:
医生的友好度/态度
医生对于你的问题或者症状的解释
医生对于你的问题或者担心表示的关心程度
医生是否尝试把你加入到你的治疗计划的制定中
医生给你的关于药物的信息(如果需要的话)
医生给你的关于后续的治疗的信息(如果需要的话)
医生跟你说话时你是否可以听懂
医生和你在一起的时间
你对医生的信心有多大
有多大可能你会推荐这个医生给其他人
相信看到这,国内很多医务人员不服啊!我们一天看多少患者,他们一天才看几个患者?我们收入水平才多少?他们又是多少?光刚才提到的个案管理师年均还有10万美元呢。我们这里的医务人员属于干的多,拿的少,性价比高啊。不过我们何时能向中国台湾地区、韩国、甚至印度泰国那样吸引外国人来中国诊疗,挣老外的钱,那样才能凸显我们的优势,让收入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很少有老外来中国公立医院看病呢?作者:诸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