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为王——《万历十五年》中的管理智慧读后感

  • 2021-02-08 12:54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制度为王——《万历十五年》中的管理智慧读后感5000字:

  久闻黄仁宇教授所著《万历十五年》为书中佳作,得蒙裕晓兄厚爱,将其所爱赠予,近读之,果凡响不同。

  《万历十五年》是该书的中文版名,其英文原著可直译为《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书名看似平平无奇,却与本书的主旨相呼应,1587年,在明朝的统治下看似没有发生什么可供记载的大事,但是许多的问题都业已暴露,而当权者们或不知、或不愿、或不为,就这样,许多看似毫无联系的小问题最终促成了明朝的灭亡。但究其根本,明朝采取严格的中央集权,施政方针不着眼于提倡扶助先进的经济,以增益全国财富,而是保护落后的经济,以均衡的姿态维持王朝的安全,这种不合理的政治制度才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在这其中,万历皇帝、文官集团、武官等几方的博弈被描写的尤为生动传神,也最具有借鉴意义。人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有益的经验以借鉴,从这个角度来说,以本书的人物为主线,联系到现今的企业管理,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如果将明帝国比作一家公司,那么相应的,万历皇帝就是这家已经运行了200多年的机构的世袭董事长,而权倾一时却又能力出众的大学士张居正无疑是其CEO(首席执行官),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万历又收回了这家“大公司”的管理权,作为张居正接任者的申时行则成为了帝国战略的执行人和各组织机构之间的居间协调人,因为此时万历已经获得了实际决策权而兼任帝国CEO,那么,申时行的实际职责就更加近似于企业的CMO(首席运营官)。本书的另一重要人物——抗倭名将戚继光,其实际职责更加类似于这家大公司CFO(首席财务官),负责维持帝国的战斗力,而保证其平稳运行。他与前任CEO张居正的关系很好,因而在其倒台后也随之被辞退。模范官员——海瑞,非常类似于企业中的监事,他总是认真的贯彻执行帝国的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在时刻的监视着周围人的一举一动,然而,因为他近乎于偏执的认真,虽然在广大的普通员工——百姓们的眼中,他是万人敬仰的英雄,但对于帝国的各个机构官员来说,他确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这也注定了他最终的惨淡收场。

  那么下面,我们就根据他们各自的人物设定,来对他们进行一一的解读,同时,也希望能从对他们的解读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帝国集团董事长——万历皇帝

  明朝及至万历登基已经建国205年,其间虽然也经历过如当权皇帝被它国掳走等危急时段,但在满朝文武的一直努力下总算度过了难关,帝国的发展状况似乎也正稳中向好,作为守成之君,九岁登基的万历在朝堂之上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却也只是在文官集团的裹挟下前进,祖上虽然在万历年龄尚小之时便已辞世,但因为本朝200多年来一直沿袭的制度框架还在运转,也不至于使国家限于瘫痪的境地。不仅如此,因为朝中老臣,帝师张居正的管理,大明帝国已有焕发第二春的趋势。

  正如大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普遍的会产生“大公司病”一样,此时的大明帝国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也产生了机构臃肿、小团体分化并各自为战等一系列问题。对于这样的现实,万历皇帝心里也是十分清楚,他也曾梦想着要做出一些有益的努力,使这个庞大的帝国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读后感此时情况的发展,已经不能为他所控制,这个庞大的帝国机构至今还在使用着其创始人(朱元璋)所设立的一套制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套制度明显的已经落后于时代。虽然贵为帝国的继承人,这个庞大的机构得以继续运转的关键人物已经不再是大权独握的“天之骄子”,而且,就个人性格来讲,万历皇帝充其量只能算是个改良主义者,这使他虽然可以发现问题却缺少进行变革的勇气,所以,当他的想法受到文官集团的反对或者批评时,他也只是在用“怠政”这种消极的方式来进行反抗,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帝国机构的运转方式。在帝师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如果说万历尚且具有改变这一切的勇气,当他死后,特别是被人告发清算之后,万历已经对这一切都失去了信心与兴趣,当他知道自己曾经最为倚仗的老师都在阴奉阳违后,他就不敢再去相信任何人了。

  虽然万历十分清楚的看到了问题的症结,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决心与威望,使他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最初的目标——制度改革。而制度落后,也是造成明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正如一家公司的运转,在创业期往往靠的是创始人的个人努力,到有了一定的发展,就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使每个人在该制度的框架下各司其职,一旦某个职位出现空缺,都能迅速的找到合适的人来补足,这一点,也是一家公司创业成功的标志——公司制度的建立。但是,对于公司的继承者来说,公司的制度一旦被建立起来,而且是在其完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若要对其进行改革,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每当一家公司出现问题时,出来主持大局的往往会是公司的创始人或者某位已经退居幕后的曾经功勋卓著的领导者。前者如戴尔电脑的迈克儿·戴尔,后者如星巴克的霍华德·舒尔茨。他们都曾在退休后,在公司遭遇发展危机时重新出面主持大局,对公司体制进行改革或改良。

  而对于明帝国来讲,万历皇帝更多的只是一个符号化的人物设定,他九岁登基之时,只是在张居正的主持和文官集团的辅助下才得以保持帝国的稳定,他缺少如太祖一般的威望,也没有成祖一般的勇气与才华,这使得他虽有满身抱负却无处也无法施展,而要维持帝国的稳定,他又不得不寄希望于祖辈留下的制度来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理,每一项小的制度改革都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不能对局面进行有效的控制,那么,改革或者改良反倒不如不改,维持现在的局面反倒不至于让自家基业毁于己手。所以,在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怠政的万历,他可以连续三十多年不上朝,也可以为了与文官集团对抗而将立储一事一再搁置。他看似无为,实则无奈。

  CEO(首席执行官)——张居正

  提及万历一朝,首辅张居正是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万历九岁登基,如果不是张居正在皇帝年纪尚小之时主持大局,恐怕朝政早就已经荒废而明朝也可能在万历一朝就戛然而止。

  在隆庆皇帝在位的时候就位极人臣的张居正,到了万历登基之时已经成为了明帝国的实际控制人,所幸,这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并不是如王莽一辈的野心家,他励精图治,改良朝纲和各类体制,当然也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也是他去世之后被清算的主要原因。然而,平心而论,张居正在世之时对朝廷所做的贡献是远远大于同时代的其他人的,至于说他生活奢靡、结党营私的人,也只是为了维护自己或自己所属团体的利益,尚且不说这些内容的真实性,就算如状告者所言,张居正所得到的也远远不及他为这个朝代所做的贡献。

  然而,时代赋予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是这个朝代得以存在的制度基础。皇帝可以奢靡无度、纸醉金迷,可以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但是,在以儒家思想和传统道德为依托的制度体系里,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只要这一点不变,张居正就算有再大的贡献,在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眼里也没有市场。想要励精图治,就势必要用自己信得过的人,而这些被一手提拔上来的人,为了表达感谢,也不免会给出相应的回报,这就使得励精图治和结党营私只在一念间,而决定这一念的就只有皇帝一人。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时代的悲哀。

  在公司的架构中,CEO(首席执行官)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上要对大股东负责,下又要对公司负责。一个好的CEO往往能兼顾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才华。相应的,一个好的公司也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制度来给予贡献者应有的回报。比如:在现在的公司架构中,公司的CEO往往是公司的创始人,这样就将公司的利益和其自身的利益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就算CEO是从外部请来的专业的管理人员,董事会也会给予他们一定的期权,以将其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绑在一起,从而使其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从这个角度来讲,张居正是一位合格而且贡献极大的CEO,但是明帝国这个组织的制度却没能给出他合理的回报。虽然,制度导致了他最终的悲剧收场,但是,他对明帝国的贡献不能也不应该被抹杀。

  CMO(首席运营官)——申时行

  如果说张居正是万历一朝开始几年的CEO,那么申时行则是被张居正一手提拔起来的CMO(首席运营官),只是,在张居正去世之后他没能顺理成章的成为CEO的继任者,而是更多的扮演起了大权独揽的皇帝背后的男人。这时,他的角色,比起他的前任张居正来说,其重要性已经低了很多,相应的权力也削弱了不少,这时候的万历已经把帝国最后的决策权拿在自己的手中,以防止再出现一位张居正式的人物。

  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从其清算运动中掌握了大量的证据,而这些,与张居正活着时候皇帝所掌握的事实,是那么的不同,因而也使万历对其彻底的失望,而之前,他几乎是被这位自己的老师一手教导起来。继而,随着文官集团的不断揭发,万历也一步步的由失望而转为了愤怒。同时,随着皇帝年龄的增加,他也已经不是当年的九岁小儿,对于一些事情,他已经可以有了自己的想法,因而,他渐渐的把帝国一些事物的决策权收回到自己的手中。此时的首辅大学士,与张居正在世之时相比,已经变了味道,他已经由帝国的决策者而变成了皇帝命令的传达人。而由于是被张居正一手提拔,在其被清算之后,就使申时行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也使他注定只能活在其阴影之下。

  在公司的组织架构中,CMO正是那个CEO背后的人,他们也大多难逃被CEO的光环所笼罩的命运而鲜有库克那种走上台前的机会,不过,这同样也是一个考验个人能力并且不可或缺的职位。因为,他们的工作目的是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流畅度,从这个方面来讲,申时行显然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或许,明帝国发展到现在,其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努力就能改变的。

  总的来讲,申时行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首辅,除此之外,似乎很难再对他做出任何有益的评价。

  CFO(首席财务官)——戚继光

  抗倭名将名族英雄戚继光,我们从小就熟悉的人物。其所创立的戚家军威名远扬,倭寇闻戚家军丧胆。我们只知道戚继光是英雄,对英雄背后的故事却不见得了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文官集团把持着朝政和包括军事在内的几乎一切的事物,而作为武官,拥兵两万对朝廷来说就是一个大威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戚继光创立戚家军可谓是艰苦备尝。若不是因为张居正的器重,在历史上我们或许就不会听到戚继光这个名字,也正是由于和张居正的特殊关系,在张死后,戚继光也受到了牵连,被罢官还乡,晚年郁郁而终。

  如果说军人是国家的钢铁防线,那么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现金流就是企业的生命。而作为企业现金流的实际掌管者。CFO(首席财务官)就起到了和军队将领一样的职责,他们负责保障公司的安全。在一家运转健康的企业中,CEO与CFO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很多问题上都需要二者的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说,CEO与CFO关系相处的融洽,对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莫大的福气。为我们所熟知的马云和蔡崇信就是这种关系的代表,关于他俩的故事,网络上比比皆是,在这里也就不再赘述。

  不过,虽然创立了戚家军并且抗击外族入侵有功,戚继光的处境并非向其历史评价一样的轻松和风光,这其中,落后的帝国制度无疑首当其冲,它大大的抑制了武官的才华,使其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即使在先祖有过被敌人掳走的先例之后,也未见得有些许改变,这也就决定了明朝最后必然的悲剧,这已不是戚继光等一两个英雄所能改变的。

  戚继光在那种风雨飘摇又内外交困的时代创立了声名远播的“戚家军”,确是无愧他民族英雄的历史评价。

  监事——海瑞

  “水至清则无鱼”,用这句话来评价海瑞再好不过。

  海瑞是一位理想主义者,他一丝不苟的遵循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同时,他也在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法律,来捍卫一个清官的尊严。但是,正是太过于铁面无私,又太过于苛刻,使他最终成为了所有管理者眼中的麻烦,虽然他同时也是百姓之中的英雄。

  他是社会的检察官,他的目标是消除这个社会上所有与道德不符的现象。他的眼里容不得任何的沙子。

  和很多同僚不同,海瑞不能相信治国的根本大计是在上层悬挂一个抽象的、至美至善的道德标准,而责成下面的人在可能的范围内照办,行不通就打折扣。而他尊重的法律,乃是按照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如果政府发给官吏的薪给微薄到不够吃饭,那也应该毫无怨言的接受。这种信念有他自己的行动作为证明: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十两白银,不够殓葬之资。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他也有相应的监察机构——监事会。它是由公司的各个阶层的代表人员组成,为的是保护公司全体员工的集体利益。但如果公司的监事都苛刻如海瑞一般,那只会适得其反,甚至有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所以,最称职的往往不是最严格、最铁面无私的人,而是分寸拿捏的最好的那个。

  过于拘泥于传统道德的海瑞虽是“万年青草”,但却是只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作者:Frank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