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500字
- 2021-02-08 04:2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500字:
文:格物;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叫《明朝那些事》。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看了三遍,感觉受益匪浅。并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呈现给朋友们,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明朝那些事》是当年明月的作品,我只知道作者叫当年明月,而真实姓名却不知道。不是对作者不尊重,而是我这个人只喜欢读好的文章,对作者却不喜欢刨根问底。我也算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尤其对《明朝那些事》特别喜欢,我用了四年的时间读了三遍,可谓受益匪浅。
《明朝那些事》记述了自明朝建国起至灭亡的整个过程。其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栩栩如生。作者用诙谐幽默的现代语言叙述古代的故事,让您在轻松愉快中增长见识、接受知识、享受阅读,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元朝是强大的,但成吉思汗的子孙在执掌政权之后享受着荣华富贵,生活极度奢靡,成天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的勇敢善战、所向披靡都被富足的生活所浸蚀,变得再也不能上马杀敌。剩下的只是光鲜的外表和软弱涣散的战斗力。
以朱元璋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用正义和人民的力量摧毁这个仅仅崛起98年又迅速衰退的王朝,这是历史的必然。
在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一人独揽大权,就连丞相都没有,所有的事情都事必躬亲。甚至一天工作都超过20个小时。旺盛的精力加上超人的心智,使明朝这个帝国在饱受战争蹂躏之后又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但什么事情都是丕极泰来、物极必反。由于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日子就十分清苦,所以他特别恨贪官污吏,对贪官往往使用酷刑,甚至把有的贪官活剥之后,把人皮留下来制成模具,供人展览,以警示官员。
虽然这样,贪官仍是前赴后继、屡禁不止,贪靡之风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给官员俸禄太少,根本维持不了基本的生活开支。辛辛苦苦考取了功名,当了官,开支必然增加,而薪水就那么一点,让他不贪真是勉为其难了。
朱元璋在战争中杀人如麻,这也在所难免。但他当了皇帝之后,更是有很多,应该说特别多的人,甚至好多都是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人,在他的淫威和莫须有的罪名之下,都成了冤死鬼。
在他的直接或间接授意下,明朝出现了一起又一起的大案、冤案。有的一个案子牵扯一两万人,涉案人员基本杀掉,真是草菅人命,残不忍睹,骇人听闻!
朱元璋立的太子死的早,可是他与太子的感情很深。太子死后,他又立了太子的儿子即他的孙子做皇帝。为了清除他孙子朱允炆做皇帝道路上的障碍,他又借故杀了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他是怕这些武将起来造反而影响他家的帝业。
也正是因为如此,能征善的将军被他杀完,只留下几名善于防守的将军,才最终导致他儿子朱棣在北平起兵造反,势如破竹,攻破了南京,赶走了他的孙子,成了真正的皇帝。朱元璋如果地下有知,他应该捶手顿足、追悔莫及了。
朱棣的一生是伟大的,他从小吃苦,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他当皇帝后励精图治,进一步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卓越的成就。郑和七下西洋就是很好一个例证,著名的《永乐大典》也在那个时期也横空出世。
在朱棣的苦心经营下,大明帝国进入了历史的最光辉时刻。国家繁荣富庶、蒸蒸日上,造成了万国来朝的气象,史称“永乐盛世”。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在这里也不一一记述了。
明朝的历史是曲折的,统治阶级是残酷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出了很多历史的名人。哲学、文学之花在历史的长河中开的十分灿烂。像王守仁,他历经了万般磨砺,最后终于能参透玄机,最终成为“心学”的创始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他讲学的宗旨。尤其是他的光辉思想“知行合一”更是受到后世人的倍加青睐和广泛应用。唐伯虎,历史文化名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大家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但历史上秋香是一位名妓,并且比唐伯虎大二十多岁,可想而知,唐伯虎点秋香就有点牵强附会了。
看过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大家可能认为唐伯虎这个人很富有、很潇洒、很是风流倜傥。但事实上,唐伯虎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当年唐伯虎和徐经一起参加考试,由于考试题目刁钻古怪,绝大部分考生只能望洋兴叹,无从下手。
幸运的是唐伯虎天资聪颖,文采飞扬,学问博大精深,考卷答得顺畅,切中题意,令主考特别满意。但不幸的是当时和他一起考试的徐经也做了出来,并且答案和他的惊人相似。此事够大,最后闹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按作弊处理,判决二人回家种地,永不叙用。从此唐伯虎心灰意冷,成天沉迷于烟花柳巷之中。
唐伯虎的一生是辉煌的,也是特别清苦的,到后来只能靠卖画度日。最后娶了一个老婆是烟花女子,赎身后赚钱养家供唐伯虎做画。生时穷困潦倒,死后却名成天下。他的作品,前几年一幅竟拍卖到7000多万。如果唐伯虎地下有知,不知其将作何感想!
《明朝那些事》描写的另一位人物,在我的脑海中记忆犹为深刻,他就是抗倭明将戚继光。戚继光出身名门,但身上没有纨绔子弟之风。
当时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日本浪人在那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来得快,走得及,又因为大部分人是日本武士组成,特别具有战斗力,地方政府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办法。这时,我们的民族英雄出现了,他练就了一支素质过硬的戚家军,大部分由义乌人组成。因为义乌人不怕死、英勇善战,喜欢打恶仗。
并且对付日本人,戚继光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方法。战士们或三五人、或七八人组成一个阵法,形成一个战斗集体,他们使用的兵器也不一样,有长枪、有短刀,总之杀伤力特别强。往往杀敌一千二千,我们才伤亡一二人。打到最后,日本浪人一听到戚家军到了,就闻风丧胆,拔腿就跑。
每当看到此处,我便觉得很解气,不由自主手舞足蹈起来。谁说我们中国军事不强大,战胜倭寇那是分分钟的事。
明朝这个帝国,历经将近三百年,其中不乏朱元璋、朱棣这样的英主。但也有木匠皇帝,十几年不上朝、见不到面的皇帝。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他只是生不逢时而已。当时的明朝帝国,历经岁月的沧桑,已经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因为她整个帝国的肌体已经腐烂。
她内忧外患,战争连年不断。李自成、吴三桂已经是压弯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崇祯是悲哀的,因为他虽然殚精竭虑,苦心经营,但也是独木难支,已经无力回天,大明王朝其实在当时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李自成入京,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宣告明朝历史的结束,一个伟大的帝国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千秋功罪,任由历史去评说吧!
《明朝那些事》每读一遍都有很大收获。它教给了我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做事,如何面对问题和生活。当然,以我本人的水平,只能悟出一些浅显的道理,就和朋友们一起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