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的解读——《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7 20:5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爱恨共生的矛盾世界——《双城记》读后感2000字:
读这本书的经历,与小平的人生经历相同——“三起三落”。先后3次拿起来读了几十页,有事儿就搁一边儿,3次又重头读过。心里不免嘀咕:这么枯燥乏味的书怎么混成了“世界名著”,读了100多页还是云山雾罩,没看出啥名堂!心里这么想,可又被“名著”的头衔和权威震慑着,只能从自身的孤陋浅薄找原因,怪自己肉眼凡胎无法窥见书中洞天、领略作者的高超境界。
最后一遍耐着性子读完,总算是一气贯通,大致了解了故事梗概,回味起来有点看悬疑侦探小说的感觉。不过还真别说,名著就是名著,后面的情节跌荡起伏,引人入胜,好像爬黄山穿梭于云霭迷雾中,直到后来拔云见日才豁然开朗,也好似波涛一样起初层层叠加终而形成滔天巨浪席卷而来,给人以无比的震撼。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的广阔舞台为背景,由马奈特医生“死而复生”的悬念引入,逐步揭开了离奇失踪18年的原委,暴露了当时贵族与贫民日益激化的阶层矛盾。当命运又将其女儿与仇人的儿子撮合在一起时,以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主线,演绎了大革命时代下不同阶层、不同人物的思想行为轨迹,奏出了压迫与反抗、宽恕与复仇、仁慈与残暴、爱情与牺牲、生存与死亡交织的命运交响曲。(这里就不更多地剧透了)
正如本书开篇所说: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无知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日子,也是怀疑的日子;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我们应有尽有,我们一无所有;人们直登乐土,却也直下苦境。(罗稷南译本)
最好与最坏、智慧与无知、信仰与怀疑、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应有尽有与一无所有……存在于那个时代,也存在于历史的每个时刻。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矛盾才是世界的本真”。怪不得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把“无”和“有”定为天地之初始状态,也符合中国“阴阳学说”,阴阳共生,阴阳互补。
暴力的统治衍生暴力的革命:
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在动物世界,狮子、老虎在食物链顶端,弱小的动物无法对其构成威胁,永远处于被捕食的地位。而人类社会,食物链是以阶层划分的,掌握政权的阶层处于顶端,可以肆意挥舞着皮鞭。与动物世界不同的是,人类的食物链可以重组,当底层大众暴发革命夺走政权时,鞭子变换了主人,而且舞得更加噼啪作响、虎虎生风。正如爱尔兰诗人叶芝诗中所写:
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
一个骑马的乞丐鞭打步行的乞丐,
革命万岁!更多更多的炮声!
乞丐们换了位置,但鞭打依旧。
——叶芝《伟大的日子》
王开岭曾说:“靠暴力维系的权力,最终埋葬它的,不会是别的,惟有暴力的掘土机。”暴力的统治,将一切守护民主、法治的力量摧毁,致使暴力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机构,人民的每一个细胞。革命暴发,那一群群被残暴洗刷得遍体鳞伤的的群众,获得了撒旦的力量,体内的每一个暴力细胞被激活,理智也早已被仇恨的烈火焚尽,如脱离地狱的魔鬼一样扑向贵族和统治者,就这样那曾经一颗颗高贵的头颅如椰子般从巨大的绞刑架下滚落。令人恐怖的是,仇恨的火焰被点燃后便成为燎原之势,所过之处头颅纷纷落地,此时早已无法分清这头颅曾经是高贵的还是贫贱的,是罪恶的还是善良的……头颅落地的节奏预示着革命的彻底性!小说中德日发太太“复仇女神”的形象,被雕塑的入木三分、出神入化,革命前她们受尽压迫、令人同情,革命中她们忠诚执著、勇敢不怕牺牲、坚忍冷静机智,革命后他们点燃仇恨的炸药,陷入残暴的麻木,享受着复仇的快感,令人恐惧,反映了一个时代下人性在暴力中的沦陷与扭曲。
看吧!一个政权靠什么建立,就会被什么推翻;一个政党怎样对待人民,就会被人民怎样对待。人民群众都是天生的“学者”,教给他的终究会在历史实践中运用发挥,暴力是一样,民主也是一样……
爱情的守望除了身旁还有天堂:
爱情,是谁酿出这甘饴的甜蜜,是谁酿出这醇香的美酒,又是谁在里面偷偷放进了致命的毒药,让世人痴迷癫狂,如飞娥扑火般再所不惜。
《双城记》里的爱情故事堪称经典,讲述两个相貌酷似的男人,一个叫达奈,是法国贵族,其父亲陷害女主露茜的父亲并使之入狱18年;读后感另一个是卡屯律师,一个才华横溢的颓废者。他俩同时爱上了露茜,达奈与露茜结为夫妻,而卡屯为爱作了一次灵魂的告白,继续延续着堕落的人生。当达奈被关押审判时,卡屯以身相替走向绞刑架,为了爱人之所爱献上自己的生命。
这个爱情故事里,女主如纯洁忠贞的小圣女,外表柔弱,对爱坚定,这样的角色爱情小说中比较常见,在这个故事里她算是配角;达奈的爱,是理想而浪漫的,他和女主的结合,可以算是典型的郎才女貌、珠联璧合,延着古老的套路走上婚姻的轨道,一生相互偎依,相互守护,白头偕老。说这个爱情故事经典,可以说经典集于卡屯一身。他的爱情,有一见钟情的浪漫,犹如参禅的僧人顿悟成佛,六祖惠能“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的境界,只是僧人受棒喝挨皮肉之苦,卡屯见美人坠入柏拉图式的爱河。想起了《天龙八部》里段延庆在走投无路、凄风冷雨中,一仙女投怀送抱,熄灭的生机顿时爆燃,来了个人生大逆转。卡屯的爱情,更多的折射出一种宗教情怀,秦观讲“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的爱情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不仅不在朝朝暮暮,而且是阴阳相隔,化为一缕灵魂在天堂中予以守望,又以记忆的形式存在于爱人心中,以故事的形式浸入下一代的血脉和精神。这里又想了一部经典爱情电影《人鬼情未了》。套用古话“此爱只应书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在一个最坏的时代,暴力蔓延无边;在一个最好的时代,爱无处不在。卡屯的爱是作者开出的救世药方,犹如耶酥扛起十字架用生命救赎人类。
“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作者:夜晨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