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杀戒》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20:49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罪与罚——《杀戒》读后感1000字:

  最近读了本长篇小说《杀戒》,故事情节紧凑,读的过程酣畅淋漓,让人欲罢不能,这是本适合一口气读完的书。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1938年,一个叫小夏的青年,他认准了“杀人偿命”这四个字的死理。在灭门惨案中侥幸逃生后,在报仇雪恨的怒火和愤懑中,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去杀人,他杀的是日本人,是来中国这块土地上杀人的人。

  初春,失去记忆的小夏被唐爷收为关门弟子。唐爷信佛,是个规矩生意人,在上海滩拥有一家红木雕刻商行。善于磨刀的小夏深得唐爷的喜欢,在唐爷儿子唐汉清的教导下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雕刻工匠。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夏的失忆症渐渐开始恢复,他慢慢找回了自己。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全家二十几口人无一幸存,那天早晨,从昏迷中醒来的小夏从枯井里爬上来,看到的都是血淋淋的残缺不全的家人的尸体,惊骇之中失去了记忆,跟随逃难的人流来到了上海。

  小夏出生在精武门世家,恢复记忆后,他像一条孤狼似的开始对日本人进行复仇,刺杀日本高官,近距离地用雕刀杀人,疯狂品尝血腥的滋味。小夏成为传说中的江湖杀手,轰动了上海滩。

  唐爷的小女儿彩儿不久后发现了这个秘密。彩儿是唐家唯一坚持抗日的热血青年,她的命运很快就跟小夏纠缠到了一起,她让小夏在复仇中逐渐领悟,将家仇转为了国恨。唐爷原本想要过太平日子,但是由于小夏的存在,再也不得安宁了。面对日本人的掠夺和欺辱,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命运最终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唐家人逐渐明白了,山河破碎,生死存亡,面对日本人,躲没有用、忍也没有用,只有反抗才有活路。

  感悟:关于这部小说,我的直接体会是代入感很强,作家刘勇对小夏的杀人工具及杀人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本是用来雕刻红木家具的雕刀,在小夏手中却成了游刃有余的杀人工具,杀人变得像雕刻般,需要分毫不差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雕刻出的图像才会是栩栩如生,被“雕”的人才会一击致命,将刀刃的锋利、血液的喷涌、复仇的快感描述得淋漓尽致。

  其次是民族情结的萌发,当小夏的复仇行动被彩儿发现时,她说他“心胸狭窄”,在他眼里“国家不得安宁是国家的事,谁家的人死了,谁都得报仇。”对小夏而言,只有家仇而无国恨。读后感·的确,乱世人多数求自保,鲜少有人能如彩儿所说,将家仇转为国恨。随着小夏的复仇开展,虽然也造成了日军的恐慌,但他发现仅靠刺杀日军军官,更多的是对自我灵魂的一种安慰,对于他所认识的唐家人以及更多的中国人而言仍是微不足道,他逐渐将复仇的对象从“杀我家人的日本人”转变为“日本侵略者”。

  小说的情节曲折,引人入胜,描写了独特的历史环境中的“罪与罚”,先有罪才有罚,犯什么罪就要接受同等的罚。读书的过程中看到手刃敌酋的片段确实令人过瘾,但同时也是对苦难岁月的重温,伤口虽已结痂,但历史不容忘却。作者:高飞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