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 2021-02-07 03:52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
对古典小说来说,《红楼梦》绝对是一座绕不过的”世界文学屋脊”。我不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到底会达到怎么的程度?但我知道的是一个人可以为这么一本书付出毕生的心血。我不会去判定什么叫做世界级别的名著,但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都是依靠着这本书赖以生存的,我感觉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从表象到里面,我们的确可以从中看到很多东西存在;小时候总以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青年的时候开始为那些那些盛开在大观园里面的人物悲欢,及至成年的时候,用曹雪芹的原话便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当你规规矩矩的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当你非常用心沉浸到里面的时候,当你看到某个人物三魂出窍、回归故里的时候,你是否会怔怔的坐在那半天,然后说一句”他真的这样就死了。”
我向来觉得文字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就像王小波在书中的写的那句”:你好啊,李银河”。
对于做人方面来说,我能很清晰的去认识到一些不曾有的东西。这里我不是去局限某个书中的人物,而是在很认真的回想着所有的人物。人生有千百种选择,自然也会有千百种道路,而我们的生命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追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故事来观察这种种道路,或真或假,自有其道理存在。
常常听到有很多人去疑惑,我究竟读这本书有什么作用?但其实就像作家乔叶讲的,这本书其实也没什么大的作用,但又有很大的作用。
朋友嬉笑说道”:我能说你说的都是放屁吗,这句话本身就很矛盾,要是是,要么否。”
我笑笑;笑,当然不是自嘲,也不是讥讽,有的更多的是苦笑,没有任何含义的苦笑。
记得英国作家狄更斯在书中《双城记》写道”: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象,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
这一段话,有很多的矛盾点,却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其实细细想来,这段话没有一点矛盾的地方,也并不是作者在故弄玄虚炫耀什么技巧,而是他所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维度不同而已。
这本书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事情,当然法国拥有大革命,就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这当然是最好的时代;但对于法国的波旁皇朝来说,对于很多欧洲的君主来说,法国大革命无疑是一道万丈雷霆,路易十六国王不就是这样被送上断头台的吗?,这当然是最糟糕的时代;说通了这一点,后面自然都顺理成章了。
所以乔叶说的并不矛盾,这一点毋庸置疑。既然讲通了这一点,那么我们是否还能往下面去延伸出下一个问题,读《红楼梦》究竟有什么作用?
当然是有作用的。从开篇的神瑛侍者到绛珠仙草以及通灵宝玉这凡此种种,都是作者苦心为我们所营造的一个人生。而无论是朝代、家族、人生,鲜花着锦烈油烹锅。
对于历史上的朝代来说,向来更迭交替都是一个曲线的变化过程,五德终始之说,从所不胜;对于家族来说,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到最后的大厦倾倒、树倒猢狲散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很多关于经营上面的教训;对于人生来说,只能借助陆游《钗头凤》中的”叹、叹、叹”三字来表达。
从贾宝玉见到林黛玉的那一瞬间,他说”:这个妹妹我曾是见过的。”多么撩人动情的一句话呀,从先前贾母问林黛玉”:可曾读过什么书?”林黛玉怯生生说道”:不曾读过什么书,只是读些《四书》而已。黛玉又问妹妹们读过什么书”贾母轻描淡写的说道”:她们何曾读过什么书,只不过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于是在这一刻,在林如海送林黛玉刚刚来到这个荣国府的时候;在她林黛玉来到荣国府不肯多言一句一词一语,唯恐被他人笑话了去的时候;读后感m.simayi.net在林黛玉刚刚见到自己的外祖母的时候;她那种胆怯的心情或者说是初次来到陌生的地方的胆怯完全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因为什么。后来王熙凤问林黛玉同样的问题,但林黛玉的回答却极有意思,她说道”:不曾读过什么书,只不过是认识两个字罢了。”
不曾读过什么书?的确是这样的,那么在后来的大观园里面为何评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才情最高。再者说来,贾敏作为贾母的小女儿,何曾只是睁眼的瞎子呢,林如海何如,书中为盐官,但本身的才情相必亦是不俗。否则凭借着十个王熙凤都比不上贾母的贾母,何曾会看上小小的林如海,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林如海;再退一步说,林如海在家的时候,便给林黛玉请私塾先生,贾雨村便是在这个时候认识林如海,然后到最后攀上贾府这个高枝……在在退一步讲,林黛玉在书中出口成章以及《西厢记》的情节,她本身的造诣定是不俗的,但为何又如此回答?
只却这一点,因为贾母不喜欢,所以林黛玉便不说。这并不是去世附利的行径,而是一个人的真实反映,这才是一个人的真实性。及至到后来的三百六十五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日子,这中间就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小时候又何曾不是无忧无虑的存在,在经过几十年的社会沉浮之下,何曾又不是变得像林黛玉那是的心境;其实对于大观园来说,它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存在,它里面所有的社会属性都存在;无论是上层人物,诸如像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王熙凤、王夫人、邢夫人、薛宝琴、李纨、贾琏、贾蓉等等,还包含着中等人物,诸如周姨娘,袭人、平儿、香菱、鸳鸯等等,以及社会的边缘人物,诸如贾兰、十二戏子十二倌、小红、琴棋书画等等,各种人物主线交织缠绕,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吗?
而这个过程,用贾宝玉的话来说,便是”:女儿喜,女儿愁,女儿悲,女儿苦……”真的太喜欢贾宝玉这个人物了,读完仿佛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记得烽火戏诸侯在《剑来》一书中写道”:遇事不决,可问春风。”春风当然指的是齐静春,这个儒家圣人;陈平安问”:齐先生,可在?”在的”。
这时,齐静春已在骊珠小镇破碎之际,对抗天道而死,但永远还是在的,这就是魅力以及影响。有时候,它真的不需要说些社么或者做些什么,你就会感到心安,心静;还记得蔡崇达在《皮囊》中写过这样的画面,当我在外面累的时候,就会请假回到阿太的身旁,即使她已经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即使她已经听不清什么声音了,但只要看到她,见到她,依偎在她身旁,我就能感到心安,舒心,这就是魅力;还记得吉川英治在《宫本武藏》一书中,阿通只要见到武藏,她便心安,无所畏惧;还记得内田康夫笔下的浅见光彦,只要见到他的身影,就没有谜团的存在,这就是魅力;还记得《郑和》一书中,郑和只要在宝船上,就没有人去畏惧那未知的世界风暴,这也是魅力;还记得雨果笔下的《悲惨世界》,只要珂赛特身旁有冉阿让的身影,她就能不用去担心德纳第的存在,可以美美的睡上一觉,这也是一种魅力甚至说是信仰。
《红楼梦》它是一本书,但又不是一本书;它是冷冰冰的文字,但又不是冷冰冰的文字;它不会讲那些大道理,它又很擅长讲那些大道理;它不会说话,它又会说话;很奇异的矛盾存在,但很有趣。就像鲁迅说的”: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唠唠叨叨的半天,其实我读《刘心武续写红楼梦》这本书,并不是想真正从中获得什么人生的宝贵经验,因为那些经验我小时候就在教科书中看到过;我只是想给自己圆一个红楼未完的梦;张爱玲曾有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如今看到作家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便想拿来观阅。至于他写的如何,我只知道我要看过才知道。如今已全部阅览完,虽差强人意,但总归还是值得一看的。作者:我是小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