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7 01:2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读后感1000字:

  这本书和前面看过的那一本《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有点相像,都是讲历史的,两位作者都著作颇多,都注重而且专注于写通俗史。这位作者覃仕勇,并不像《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的作者张晓珉一样出身于北京大学,而是一位广西作协的会员,因此,写作风格也颇有不同,考据起史实来,更注重细节和来龙去脉,他的史观在充满理性的同时,对个别人物用墨的时候也相对爱憎分明。

  他的史观颇有意思,比如:“历史的发展,虽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即使在偶然性事件中,也包含有必然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以此为切入点,洪承畴在历史上是有贡献的。但是,我们终究不能以既成事实来评定之前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否则,就会出现李永芳、范文程、孔有德、吴三桂、洪承畴等民族败类属于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英雄,而志在保疆卫国的袁崇焕、卢象升、史可法、郑成功等大英雄则被斥为反对国家统一的反动分子的荒诞结果。把既成事实全都一股脑儿地定义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则研究历史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历史的科学,在于从历史的必然性中找到偶然性事件,并通过做偶然事件的分析,总结成败得失,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的这一点思想,是我以前所未听闻过的。他的意思简单来讲,说的就是,明朝大臣洪承畴兵败后,投降了清朝,并成为了大清肃清大明余孽、快速统一中国的马前卒&得力干将,从当时的时代、以及中华文化的角度上讲,他是汉奸,但是从后世人的角度,从加快国家统一、减少百姓因战乱而经受的苦难、促进民族文化融合的维度来看,他是大功臣。真实从历史上看,应该着重结合当时的情况来看,不能够或者至少应该减少用后代人眼光去看待个人。

  作者在描写慈禧的时候,则颇重笔墨,写了很多慈禧的“坏话”,主观倾向性稍强,比如描写“慈禧属羊偏喜欢吃虎”“慈禧太后的海量陪葬品”“慈禧为何要光绪帝称自己为亲爸爸”“慈禧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

  虽然我也很不喜欢慈禧,甚至于痛恨她的尸位素餐,致使中国在最关键的时候,步步落后。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我们再恨再恼,也不可能坐时光机回到历史的当时,去篡改它。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审时度势、换位思考,以正确的历史观完善我们当下做法。

  昨天评过——《一口气就能读完的大汉史》是一根用于串珠子的绳子,那么《熬通宵也要读完的大清史》,则是很多由小小故事组成的珠子,其中,甚至罗列了很多我以前并不了解甚至了解不全面的朱玉。从中,我了解了文字狱的兴起和与皇权相关的具体缘由,洋枪队首领华尔从哪里来、怎么死的来龙去脉,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的故事和不输文天祥的民族气节......等等各种活灵活现的人物历史故事。对清朝当时权贵们思考的角度、出发点以及思考方式,亦有了更多了解。

  这本书,确实也挺不错的,下次短途出差的时候,可以再翻出来读一读。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