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柴静的《看见》有感1000字

  • 2021-02-06 19:3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读柴静的《看见》有感1000字:

  一本蓝色封面的书本入手,大大的“看见”二字映入眼帘。这本由记者柴静编写的书,讲述了柴静作为一个记者十多年来采访过程中的成长经历,用文字向我们道尽了众生百态、人间冷暖。

  读完整本书后,在我脑中挥之不去的,是药家鑫的那个案件,关于一个可恨又可悲的人的事情。药家鑫事件的起因是他在路上骑车时无意间撞上了女子张妙,张妙望着他,但药家鑫意识到可能在记自己的车牌号,于是怕负责任的药家鑫拿出放在车上的刀刺伤了她之后逃之夭夭,张妙因失血过多而离开了世间。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出自《三字经》的话让人们深深相信人性本就是善良的。既然人的本性善良,那么药家鑫又为什么会做出这样荒唐无理的事情呢?

  我想,这是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关。《看见》中有提到药家鑫的父母,他们都对药家鑫要求极其严苛,甚至到了疯狂的地步。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母亲要求日夜不休地练琴,练不好就会挨打;和别的小朋友在外面打了架,母亲不问谁对谁错,总会把他骂一顿先;在学校被人欺负,家长不以为然;父亲出身军人,不喜欢鼓励孩子,怕他太骄傲,对他总是进行“打击式教育”,甚至偷偷地让练琴老师不断打击他……面对着家庭的重重高压,以致药家鑫在后来被同学欺负后,不敢告诉自己的父母,不敢向周围人求助;出了事后也不知如何应付。

  童年是一个人最脆弱、最特殊的时期。一个人的性格、态度、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在这时慢慢形成。在这阶段形成的性格往往会储存在潜意识里,直至整个人的生命都会受影响。因此,童年时期更应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药家鑫的父母却没有好好把握住这一时期,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性,反而给予他不符合年龄的摧残,对他缺乏关心和帮助。读后感·这种不合格的教育方式使药家鑫的人格逐渐趋于扭曲畸形,父母的长期忽视令他独来独往、难以融入社会、不懂沟通、不会寻求帮助。

  药家鑫最后被判了死刑。在他生命的尽头,他向父亲提出了一个愿望——捐献器官。但是他的父亲拒绝了他,他的父亲说要把他完完整整地带离这个世间,说着怕器官出什么问题又要给他们添麻烦。这又令我回想起了前文提到的药家鑫说的一句话,一句电视台没有播出的话:“我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也许在药家鑫那颗千疮百孔的心看来,自己的生命注定是父母的累赘,是他们无法卸下的负担。所以他才怕这次意外给父母带来无尽的麻烦,才挥下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刀。

  合上书本,药家鑫的经历令人扼腕。愿世间每一朵花在开放之前,都能够有人给予它应有的关心和帮助。

  作者:博罗中学高一(12)班陈玥锜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