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6 18:55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泥娃娃,不怕摔-《第二性》读后感2000字-读书笔记:

  我是谁?又是这个问题,一再的问自己却始终感觉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我们一再的追寻。看完了追求自由的波伏娃,看了存在主义咖啡馆,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本几年前让我看得云里雾里无所适从的书,希望这一次有所收获。

  从生理的角度我们被定义为女性,就是书的名字:第二性,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远来看,无论是狩猎时代还是农耕时代,我们之所以只能排在第二,是因为身理上的差异,与男性相比我们在力量上是弱势的,更不要说我们还可能进入妊娠期,长时间地无法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价值,还需要依赖其他人的帮助来给我们自己和我们需要负责养育的后代提供生存条件,如果我生活在当时,我可能会认命,好好生娃养娃,操持家务,下地干活晒晒肉干啥的,细思……嗯,谢天谢地慢走不送。

  女性被认为是附庸的想法古已有之,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即便是中世纪的觉醒之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仍旧属于财产类,大家族靠通婚,或者讲的直接一点:卖掉女性成员合并财产,娃姐按照历史的时间线,阐述了古代社会女人作为“财产”的各种拥有方式,直到进入18世纪的法国社会,当女性慢慢有了“自我”的意识,也仅仅只是将自己定位成丈夫的附属品,功能性的将自己打扮的漂亮一点,将家居环境收拾的仅仅有条,满足交际功能。甚至在二战后的美国,那个在娃姐眼里认为是女性更为自由的国度,Times也一度将女性的角色定位在厨房,和各种白色家电完美的融为一体。

  如果社会经济结构是影响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判定的主要因素,那么当有一天AI统治了地球,性别逐渐消失,人类的功能只剩下繁衍,那不会怀孕生不了仔仔的雄性,是不是都可以去冷冻起来只需要负责产出精子?

  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形成,从女娃时代开始,当娃娃们意识到身理上的不同,开始产生对自我的不认可,产生希望从外部,即社会和男性等处得到认可,她们会放自己屈从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去配合成为被希望成为的社会角色,包括放弃选择,但这又会带来问题,这种放弃一旦无法得到预期的回报,在心理上造成的落差将会扭曲她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变得压抑甚至疯狂,甚至对于同性恋的产生,娃姐也提出了两种假设:是因为想成为男人?还是厌恶男人?

  所以,回到女性自身,如果我们可以接受生理上不可改变的事实,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心智的成长,或许世界就会比原来好看那么一点点。

  我是谁?在独生子女的社会主义环境下成长,我被教导的方式是祖辈的溺爱和父母的严加管教,在这种方式下成长,对于两性差异的认知也仅仅只停留在了生理上,比如小时候男孩子就是比你跑得快力气大,他们学骑车学跆拳道的时候我学琴学书法。气质,或者说个性,读后感其实就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开始慢慢有所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会被其他的外部因素削弱,比如我不爱玩洋娃娃过家家,喜欢木雕泥巴仿真枪,没事还能解剖个兔子蚯蚓啥的,对于家居生活,比如做饭打扫毫无兴趣,更不要说穿着裙子乖乖坐着不动不说话。

  慢慢地进入学龄阶段,在智力上对于大多数人的碾压也进一步削弱了性别的差异,虽然不能跟天才比,但是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知识以及价值观的建立,在我的世界里我并不觉得性别是种天然屏障。

  分歧产生于长辈对你的教导。成长于传统家庭,婚姻和传宗接代是重中之重,当长辈们夜以继日见缝插针的和你探讨这个问题,三令五申地对你说这是为你好,这是个必须完成的任务,在经历了无数次流泪流血地抗争无果之后,心累到只剩服从安排,这时,突然觉得身为女子的悲哀。但好在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选择权,工作,或者说社会经济地位,让我们有能力摆脱被指派的命运,有能力认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需要。

  我是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皆精,但这并不表示我需要靠着这些生活,我还有智商有头脑,选择的是一个小众行业的小众职能,靠智商和专业度赚毛爷爷,然后和一群同样追求自我的姐妹们满世界插旗,工作,浪,工作,疯,借用小姐姐的一句名言:像狗一样努力工作,像疯狗一样拼命玩耍。Thisisme。

  我是女子,但我真的需要婚姻和孩子吗?答案其实挺玄妙,回到婚姻是什么?财产合并?对不起姐不乐意跟人分钱玩。找人打理日常杂物?我可以请保姆煮饭洗衣服哄我睡觉。找人在精神上相互扶持分担那些糟心的事?我有姐妹们。由此看来,婚姻不是个必选项。

  孩子呢?从生理上来说我有这个功能,但我可以有选择不使用的权力。虽然特别喜欢三岁以下不会说话走路摇摇晃晃,身上散发着奶香,看你的眼神跟小狗没两样的tinyhuman,但让我自己养,即代表着我要负担他的成长,把小动物discipline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成为有用之才……mmmmm我连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训练其他人,更何况为什么要由我来决定他该成为什么样的灵魂?

  感觉好像和娃姐的书不太沾边了,但其实没有。第二性,虽然书很明确地将男女区分开来,是娃姐在研究了历史和当时法国以及世界的大环境得出的对过去的总结,但其立意在于:知道你自己是谁,感知你的存在,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将来的“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一直沉溺于过去,受限于环境。

  你要什么,你有多强烈的欲望,你就会成为谁,这才是美。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