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6 17:05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管教的智慧》读后感2000字: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教育孩子需要父母有极大的智慧,还要求父母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育儿专家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这本书从开始就提到:“孩子的生命教育从家庭开始,也会从家庭毕业”。最近在辅导班里带了几个初中生,让我对这句话,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从这些初中生的上课表现,不难发现他们的学习成绩直接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有密切关系。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中写到:“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想去改变他们,让他们都成为好学生,但是我的努力好像根本不起作用。在沉思中我得知:学习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也需要一点一点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谁会有这个耐心去改变这些孩子呢?除了父母,还会有谁?
正如书上所写的:“一个孩子对许多人、事、物的反应,是自幼在家庭里和家人互动学来的。”同时也提到:“孩子对父母话语的回应方式,其实是父母教他们的。”这样看来,孩子对学习的反应也是从不被看重的小细节开始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他很难有严谨的做事态度,在任何事情上都会如此,在学习上当然也不例外。由此看来,学习与很多事情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只是我们更看重学习而已。
书中对我的一个提醒:爱的关系不是单方面情感上的成分。一位经常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的父亲虽然是很爱孩子,但是孩子却接收不到父亲浓厚爱的信号。因为爱是需要“情感加时间加实际付出”。我采访过几位小朋友,最大的9岁,最小的3岁,在他们眼里,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
书中也写到:不是等孩子出了问题才管教。教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立界限并尊重别人界限的人。在管教的时候最好蹲下来,眼睛和孩子的眼睛在同一个高度上,让他看着我,然后对他讲话。让孩子学会做正确的事,无论他的理由多么充分,也让他学着顺服父母的权柄。而且一件事情我们管教了无数次,也许换一个场景,一切又从零开始了。因为管教真是费时费力伤脑细胞的过程。坦白讲,我会偷懒。但是想到管教带来的益处,我还是应该变得勤奋点。
当我听到有些老人说:“这个孩子小时候这么听话,现在怎么不听话了呢!”我会思考:我们上一辈老人口中常定义的“不听话”“叛逆”难道真的对吗?我看未必。有心的父母应该常常去思考孩子问题的来源,而不是只听别人的评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种亮在看孩子时只能看到孩子的冰山一角而已,对于孩子冰山下面的问题必须有父母自己去挖掘。放下吧,这块领地,除了父母,无人会去开采。
“许多日积月累的好习惯,其实比明白善恶之后的选择,更容易让生命消化吸收。我们常常不是不知,而是不能。”这些总结解决了我的困惑:明明知道正确的却没有能力去做到。我应该从收拾玩具、书归回书架做起,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让这些好的习惯成为他生活中的能力。
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孩子,要对抗周围人、事、物对自己的评价是件不容易的事。从小在外婆家呆了两年,回家后父亲对我百般宠爱,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一边看着我一边笑眯眯的说:“长的真丑”。作为孩子的我根本没有逻辑思维去理解父亲的爱,只是很直接的接受这个事实。读后感这个“长的真丑”的标签慢慢刻到了我的心头上,成为了自己的代号。直到现在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其他评价而发生改变。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我的无知或马虎而有这样不健康的标签。我无法去堵住别人的嘴,所以我应该严密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孩子做好引导。
当我不能有计划的去给孩子阅读时,我会焦虑。不过,看到书中描述的:重点不在有没有阅读,而在有没有固定阅读,长期阅读。我应该重视的是它的持续性,长期性。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亲戚,他们家没有电视,生活很简单,父亲一直处在学习状态。他们家的孩子在上大学前孩子读了很多书籍,由此提醒我当有一个学习的氛围,没必要为短期的没规律而过度焦虑。
此书还提醒我要做有弹性的父母,去培养有弹性的孩子。现在孩子对生活有适应力,必须像习惯一样,天天住在弹性生活的常态里。而不是靠一些偶然的密集训练。希望孩子将来面对困境坚韧不拔,就应该他经历不舒服;希望孩子有怜悯心,就应该让他经历贫穷和不足。
就像北大杀母案,许多犯罪的故事,每一位,心里都有些发脓发臭的情绪烂疮没有得到关注和处理。对于我这种比较喜欢表达自己感受的人,难免会少了耐心去倾听别人的感受。也许当孩子以后告诉我:“我喜欢吃肉!”我会急着告诉他:“吃蔬菜也很重要!”这是我应该学习的功课,去倾听而不是急于纠正。从书中我感知到了情绪的重要性,下一步我准备给孩子阅读一些情绪书籍,引导孩子以合理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一天到晚的问孩子:“功课做完了吗?考试准备了吗?”日积月累,孩子会认为考试成绩最重要。以色列的父母在接孩子时会问:“今天你向老师提问问题了吗?提问有价值的问题了吗?”父母提醒孩子最多的,注意孩子最多的,会让孩子以为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我应该让孩子觉得什么最重要呢?我觉得喜乐是一个,提问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也许我还会加上一个“你试着去解决你所提问的问题了吗?”因为我发现带的这几个孩子,只是提问问题,没有人去解决问题。如果他们能试着解决问题,那他们的自学能力就不难被建立了。
养孩子让父母谦卑,养到比较难搞的孩子,做父母的就有机会重整生命。这条路任重而道远。作者:河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