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社会》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6 14:5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索罗斯的阶级局限——《开放社会》读后感1500字:
上周读完了《开放社会》,对索罗斯愈加钦佩之余,也感受到了他的阶级局限性,以及对马克思主义深深的偏见与误解。
1、开放社会
索罗斯自谦为“平凡的金融实践家”,又自诩“果断、有序的防范危机的能力无人可及。”
咱们上学都学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道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个人有制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其外在表现。
索罗斯则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归因于市场原教旨主义,指出了市场的局限性。即只能完成市场价值,却无法实现社会价值。索罗斯倡导在市场之外,应由政府来实现社会价值。
开放社会,是索罗斯给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出的药方。
索罗斯对开放社会的论述过于啰嗦,一言蔽之,就是邓小平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否定“真理”而肯定了“实践”,也区分了思维与存在。因为“真理”实际上被变成了“假设”,也就承认了认知的不完备性。这句话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普通共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今的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社会。一个可持续改进的社会。
2、傲慢与偏见
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索罗斯对共产主义持有很深的偏见。他将共产主义社会直接归为了封闭社会。这源自索罗斯对苏联僵化体制的单一认知。苏联对共产主义的教条式理解与市场原教旨主义如出一辙。而如今的中国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主导作用。
索罗斯,将建立开放社会的希望只寄托于西式的民主体制国家。给出的理由是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思想和言论自由。从而保证政府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并接受监督,避免腐败。
资本主义对民主政府的执着要求,原因在于民选政府更容易被资本操控。离职后的官员去大企业拿高薪,已经成为一种合法的腐败。选谁当总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谁的。所谓的自由世界,只是换了形式的资本独裁。本书的后半部分,索罗斯也不得不承认,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读后感实行金融管制的国家损失更小。以及边缘国家开放资本市场面临的政治代价,即失去对自身命运的控制权,而被中心国家所控制。索罗斯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希望寄托于全球间的政治合作来解决。
以人民的名义,却倡导权贵间的顶层设计。阶级局限性阻碍了索罗斯对问题本质的探究。索罗斯在书中,谈到了与权贵、寡头之间的交易合作,却丝毫没有与普通大众的沟通,以及大众所真正关心的问题。这是资产阶级的虚伪与傲慢。
3、索罗斯的遗憾
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资助了很多国家的颜色革命。这些国家成功了么?以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为例,乌克兰已经从曾经的“黑海明珠”沦为了现在的“大国棋子”。
虽然索罗斯在承认反身性是辩证法的时候,还有一丝不情愿。如今,参与者的抉择建立在对事物的不完备认知上,并因此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被广泛重视。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补充。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方法论,而不是宗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学习马克思在150年前说了什么,而是他的科学方法论。既然是科学的,就是不断进步的。
2019年,索罗斯在达沃斯论坛公开指责中国是开放社会的最大敌人。而实际上中国才是开放社会最大也是最优秀的实践者。开放社会和反身性理论都被中国所接纳,但索罗斯本人却未能逃脱自身的阶级局限和根深蒂固的偏见,这是一个遗憾。
如果索罗斯也有午餐拍卖,我考虑拍一个,如孙宇晨要给巴菲特讲讲区块链一样。我去给索老爷子普及一下马克思。作者:窦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