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11:5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知道这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从同学的课桌上到语文老师的嘴里,再到标签书单的最底部。相遇总是在不经意间,在我将它从历史区的书架上拿下。但直到合上书,从认识的人身上做历史的切口的角度,让我依旧觉得这更像是一本文学回忆录,。当然由于鲜少涉足历史类,这样的评定似乎带有不了解的刻板印象。书中提到钱穆老师《国史大纲》中所言:对本国以往历史报以温情和敬意,这里拿来评价此书是再合适不过的。

  西南联大

  依稀记得《无问西东》里因为雨点敲打窗户的声音过大,教室里的学生无法听清老师的话语,年迈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两字“听雨”。还有书中提到拉响的防空警报后防空洞的躲藏,一抬头仰望的飞机战斗。兵荒马乱,一路迁徙,大概没有哪一代青年人上学如此的艰辛(特指生活条件上,政治风波是另一类)。但越是如此,安心学习的时光越显得分外珍贵,学习的劲头也或许因此分外高涨。出乎我的意料,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依旧拥有丰富的课外活动,话剧社,辩论赛,诗社等等。这些活动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尽管现在看起来十分平常,但对于当时仍是难能可贵。

  家国情怀

  齐世英作为留学德国的有志之士,回国后投身到抗日的队伍中来,还有毅然决然的投入到空军战士的队伍中的张大飞。在那个需要勇士的年代,他们的付出需要被铭记,永远的瞻仰。

  但与此同时“二十世纪,是埋藏巨大悲伤的世纪。”多少爱恨情仇,生离死别。风暴下每个个体的命运和情感同样值得记录,正是每个独特的个体才构成了历史。他们给史学家的书写的历史增添了血肉,也让后人更加真实的贴近那个时代。

  台湾文学

  从大陆到台湾的人,很大一批是当时受到良好教育的精英,这其中不乏知识分子。如果算自民国以来中国文学的血脉来讲,台湾文学更像是嫡长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文化,兼容并蓄,融合创新。

  女性

  作为一个弱女子,少年时被当做需要保护的角色,成年后竟也坚韧顽强。少女时的敏感多思,青年时的不卑不亢,中年时的统领大局。做妻子,做母亲,齐先生走完人生的每一步。事业和家庭,对于现代女性总是个课题。看到了齐先生没能修成学业的遗憾,没能在学术上有所发展的不甘。同时也看到被任命职位时的恪尽职守,在政治风暴中尽力周旋。她总是为了学生,台湾文学,台湾文化做着自己的努力。或许当一个人真正的超越自己,为自我之外的东西,他人,社会,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他的价值才会被放大。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