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10:54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八位思想家精彩绝伦的辨析论述,他们都对政治哲学影响巨大,而这些影响是如何产生又具体作用在哪些方面。
我们可以说,这本书在试图揭开我们和社会共同的疑惑,那就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又是如何建立的”,追随这样的问题,我们造访了柏拉图的哲人王理念的城邦、观看了亚里士多德共同善的理念的影像、又见识了马基雅维利主权者理念的高塔,甚至还在卢梭自然状态理念的村落里散步。
这些景象引人入胜,可能会让人对“自由”、“公民”等概念陷入深思,然后产生新的疑问,诸如“人性本来的面目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如何调节德性和服从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些问题,不同思想家也有不同的答案,他们的回答会在某些方面对问题的思考有启发性。不过,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我认为,学习这些也只是在完善我们看待事物的方法,使我们拥有更好的看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
摘录我个人印象极深的几段话:
1.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宫廷,受到他们的热心款待;我在只属于我的精神食粮中汲取营养,这是我天生就适于食用的。在那里,我毫无顾忌地和他们交谈,问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而做出那些行动,他们亲切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四个钟头里,我丝毫感不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他们迷住了。但丁说过,已知道的东西不等于学问,除非把它记录下来;他们的谈话对我大有助益,我记下了一切,写成一本小册子《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2.在《精神现象学》里,黑格尔将历史描述成一场为了承认而展开的生死斗争,一切个人和阶级都为了权力和声望而争个你死我活。为承认而斗争,读后感就是著名的世界历史辩证法的关键所在。黑格尔和之后的马克思都认为唯有创造出一个能为所有公民提供同等程度的尊重和承认的社会,这场斗争才能被克服。黑格尔坚信,这样的社会在他那个时代是可能的,当时德国的政制有点像是君主立宪制。然而,马克思把黑格尔的主题变得更加激进,认为只有一个无阶级的大同社会,才能满足这种黑格尔式的对承认的要求。
3.我本性就是一个探索者。我渴求知识,迫切想要前进,求有所得才会满足。曾经有一个时期,我相信唯有这样才能使人获得尊严,我轻视无知的大众。卢梭纠正了我。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4.在《政治学》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好公民能否等于好人?我们能否一方面成为一个城市、国家或民族的忠诚成员,另ー方面履行自己对人性所负有的更大范間的道德义务?公民职责要求我们忠诚于一套特定的制度和信念,如果我们致力于知识研究和思想的自由交流而不管结果如何,这么做与公民职责之间是否存在着冲突?简言之,爱国主义是不是一种德性?如果是,它是什么样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