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3》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6 09:42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精彩而又值得反思的时代!
书名胜者的迷思,说的是罗马在强大起来以后所面对的问题,我在上一本汉尼拔战记中就曾想过为什么汉尼拔会失败,那么这本书其实就是站在罗马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站在今天这个民粹主义盛行的时刻,看这本书就又有了新的意义。
格拉古兄弟,马略,苏拉,庞培,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几位主角的性格特征:
格拉古兄弟古道热肠却又冒失轻率,本来以他们的贵族之尊,家世显赫,实际上有很多渠道达成他们的目的,但是他们却采用了最冒进的方案,非常类似于俄国的十二月党人,背离了自己的身份,却为自己统治的人发声,同时高估了平民权力基础,低估了群众人性的丑陋,这可能与他们所受的希腊式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想现在很多大学生下基层面对的应该也是这种情况,为人民服务是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马略勤劳上进,但又贪婪残暴,在他的身上能看到很多中国农民企业家的影子,有很高的军事才能,并且因为自己平民的出身很能拉近与士兵的感情。但是当大事临头的时候感觉都是被绑架的一样,做了许多自己不情愿的事情,本来可以急流勇退,却偏偏要参与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而且他和苏拉很多时候又是互为瑜亮的这种嫉妒,把这种情感带入到政治中,并且被民粹所裹挟是可怕的。假使雅典公民投票杀死了苏格拉底只是展示了群氓政治的愚蠢,那么这次公元前的政治杀戮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可怕,甚至跟两千年后的法国大革命相比它都是幼稚的,巴黎的暴动和恐怖政治至少留下了新的制度,而马略却什么也没有提出来。反对一切是简单的,但是总要做一些什么来证明反对的有效性,打碎一个旧的制度自然需要依靠革命的恐怖,但是恐怖的革命是为了建设新的制度,人民在发泄自己的情感过后总要回归有序的生活。。。我举得马略可能并没有思考这个问题,这一切可能在等待那位少年。。。
苏拉在作者的笔下是个英雄人物,作为旧制度的维护者,假使他是恺撒的敌人,而不是庞培,那估计很有趣。相比马略,他虽然不是军事天才,但是却是成熟的政治家。读后感在处理问题时,甚至很有古希腊斯多葛主义的影子,据说苏拉很喜欢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不知道是否受此影响,他的政治手段也很高明。但是他所设计的制度,和他所追求的理想是精英寡头政治,而他实现这个政治愿景确是依靠独裁和军事手段,正像作者说的:在人类世界,真正参透真理的人往往是少数,由此就出现了一个现象——任何改革若想获得成功,在手段的选择上往往不能随心所欲。
至于庞培,虽然他号称是苏拉的学生,但是目前看起来他只是学到了苏拉的政治手段,而没有学到其政治理想,犹如一个跳梁的小丑,在贵族和平民之间游荡,靠着军功和掠夺讨好平民阶级,但是和福利政策相比,国家财政的健全化应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不知道他在和凯撒的较量中会提出怎样的政策。。。
其实本书的作者是非常钦佩苏拉的,在他的笔下苏拉甚至是华盛顿似的人物,拥有最高权力却选择放弃,给了他很高的评价,这可能与作者的政治心态有关。但是以我国的靠青年学生的理想主义,又是民粹运动起家的风向,苏拉的寡头精英政治是很难得到认可的,反而是格拉古兄弟这种有点民粹的年轻人却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我这里就以苏拉的墓志铭为例,这里作者实际上还特别标注了,应该是作者特别想强调的:
"对朋友来说,没有比苏拉更好的人;对敌人来说,没有比苏拉更恶"(作者)
“友人的帮助,敌人的加害,我都已全数奉还。”(Wikipedia中文)
“没有一个朋友曾给我太多好处,也没有一个敌人曾给我太多伤害——但我都加倍的回敬了他们!”(百度百科)
这里应该说的是一个意思,但是从这句话的翻译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语境,果然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某种意义上,民粹就像浪潮,既有人道和民主的理想色彩,又有群氓的恐怖和短视,浪花一开始的引导者往往是格拉古兄弟,拉法叶这样的贵族中的道德高尚者;而让它爆发恐怖的力量的则大多数马略罗伯斯比尔这种来自平民,信奉暴力的追逐者;其间夹杂着庞培,富歇这样的投机分子;而最后攫取胜利果实的却又是凯撒,拿破仑这样能建立新秩序的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