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恒河》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04:56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浮世恒河》读后感1000字!

  少时读奈保尔笔下的印度,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是当地人随地排泄,尤其是将母亲河恒河也当做天然的厕所,观照另一厢来此朝圣的人,他们也沐浴在同一条河流,隔着书页都感不适。

  但跟排泄物比起来,与浮尸同浴更惊悚;跟皮肤接触比起来,进入食道更反胃,印度人竟然安之若素!当地牛尿产业也值得一提,除了制成各种日化品,牛尿加工的食品和饮料也大有市场,毕竟,牛在当地是圣物。身为异域旅行者,美国作家乔治·布莱克在《浮世恒河:印度圣河边的罪恶与救赎》一书中记载了上述见闻,既惶惑又好奇。他想了解恒河边的真实生活,而不仅仅是游客所在意的景点和体验。虽时有难以理解的宗教文化、未必妥帖的民俗民风,布莱克也无意以西方眼光批判,而是将一帧帧场景如实呈现给读者。

  宗教仪式原本带有禁忌色彩,却渗透了无处不在的商业气息。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很多宗教景点一样,旅客买了贡品,俄而经内部周转又重新上架出售,这是普遍的运作规则。在某些地方四处拍照,可能会被勒索高额的保护费。相比之下,还是明码标价的仪式显得厚道。旅游和朝圣带来利润,投机的行业颇具“地方特色”:有专为欧美、中东、中国游客度身定制的旅游套餐,由一群对城市一无所知的所谓“印度导游”瞎糊弄;在杜尔迦礼拜节日开始前几周,整形医生们要加班加点,参与者认为,“呈现最美的一面”很重要;自制磁铁大装置在海水中来回拖拽,这个行业收集的是作为贡品抛入大海的钱币,不同于贱金属制的新卢比,贩卖这种安娜斯旧币也是一笔生意。当地人紧盯的,还不仅是外来者的钱包,一个木材商人如此谈论他那“世界上最腐败的祖国”:“你出生,要交中介费;去寺庙,要付佣金;就算你死去了,也需要付佣金。”

  浸浴或啜饮恒河水的习俗广为人知,较之城市化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印度人似乎与自然连接得更紧密。但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环境问题,读后感不尽然是文明与蛮荒的两难。有日常性的:这片土地曾孕育吉卜林的《丛林故事》,故事里遵守“丛林守则”的动物们并不来挑衅人。然而如今的人与虎势同水火,是谁有错在先呢?采蜜人在每年的四五月份进入森林,彼时的幼虎还未出洞,被惊扰后,第一次的杀戮会让它们自此学会主动攻击人类。村民的还治之道是诱虎入村,围起后乱棍打死。有宗教性的:葬入恒河的悠久传统,令人很难满足新的或更环保的丧葬方式,与河坛火葬相比,电力火葬场生意要惨淡得多。还有工业带来的问题:以皮革工业公司的废水为最,但从业人员显然另有说辞——他们缴纳了高额的税,政府却不肯升级废液处理厂。而且他们辩解:倘不鞣制兽皮,不仅下游产业无从谈起,屠宰丢弃的动物皮毛还会吸引食腐者。说不定,制革人身兼瘟疫的预防者……

  书中引人思考的问题充满印度印记,却也有一定的普适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倾向于以不同方式来解决。而在印度,宗教和世俗相互渗透的程度或许更高。一方面,处处都有神秘的哲学家、金句王;另一方面,人们又无意遮掩不那么光彩的欲望和行为,熟视无睹又虚张声势,说不清是积极还是消极、前进还是倒退。恒河是现实的隐喻,纵被污染也不致病的原因引人争论,连科学家也莫衷一是。饮恒河水长大的人代代栖身于此,他们说:“印度是一个让人沮丧的国家……可是,如果你不能面对这种令人沮丧的局面,在印度你就找不到容身之地。”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