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04:3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十一种孤独》读后感1000字!
作者:黄冬毅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借小说主人公之口说,“我只是不愿意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方面浪费时间”。这话听着刺耳、偏执,背后却有一番考量。大浪淘沙始见金,时间这个公平的见证者,为人类淘汰了不计其数的书,却同样留下了卷帙浩繁的佳作。在我看来,《十一种孤独》就是一本这样的书,作者理查德耶茨出生在遥远的1926年,但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感到像是在讲今天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在笔者的叙述中,融入生活的洪流。
林语堂有一段描述孤独的话:“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剩下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这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这种孤独是生动的,虽然失意但带着一种自在。但耶茨说:“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他的孤独是灰色的,没有半点安慰的,直直的告诉我们,生活之路有时候会意外地转个弯,给我们的并非惊喜,只是无奈。
十一个小故事、十一个失意的人,无论是无法融入班级的转校男生还是新婚前夜不敢正视现实的恐婚男女或者是终日担心被炒但不幸被言中的失业中年男子亦或是脱离正常生活无法跟家人相处的麻痹在恶作剧中的结核病人,虽孤独种类千千万,但仔细回味,他们是有共同的特质的,都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人。
孤独看似是个体,其实是常态。我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他们。耶茨带着一种客观、冷静、克制、朴实,毫无粉饰或嘲讽的上帝视角来讲述这十一种孤独、十一段人生,他通过描写小人物面临的生活中细枝末节的挫败感,通过自身经历的共情同角色们联系在一起,也使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个体日常的经历。为什么励志书受欢迎,因为,对多说人来说,现实常常是灰暗的,人们更加需要那些励志的鸡汤来救赎,需要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耶茨的书从来都不是畅销书,因为人们不喜欢这般认真地揭示自己的伤疤。他说出了某种现实,某种人们不愿提及的灰暗的现实,在耶兹的笔下,我们欲言又止,陷入思考,感觉我们都存在,我们还没有麻痹,但我们陷入生活之中,我们无可奈何,却又感同身受,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但,如果你愿意停下来停下来,挖开这些孤独者的内心并环顾四周,也未必没有一些特别的:《乔迪撞大运》中,瑞斯军士隐在夜色深处沉默如石的身影,《旧的不去》中,与世隔绝的肺病隔离病区中的前大兵们,在圣诞夜装扮滑稽,读后感大笑喊着祝福的话语,跳过一间间被死亡笼罩着的病房.....令人于悲凉中突起肃然之情的细节,几乎都来源于经历过真实的人。或者,耶茨想说的是:生活如同一场看不到终结之日的战争,生存下来,是是需要用孤决的勇气去作战的。那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种激烈渴望,年复一年在贫穷与孤独中写作着的理查德.耶茨,就像他的偶像海明威一样,也有着这种硬汉子的骄傲。
所以,不必下意识逃避他的冷酷书写。写下这么多看似无药可救的孤独,塑造这么多愚钝可笑的角色,并非出于恶意或绝望。他揭露真相,也许只是在寻找转机,书写孤独,正是他征服孤独的不二法门,在生活中挣扎着,也努力着。越孤独、就越坚强。
在最后一篇《建筑工人》里的最后一段,耶茨写道:“我根本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也许光线打算尽可能从手艺马虎的建筑工人留下的那些罅隙、裂缝中钻进来,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肯定没人会比我感觉更糟了。”
有时候,现实就是一座没有窗户的房子,孤独是必然的,但仍会有那些从罅隙钻进来的光,譬如梦想、譬如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