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压力-亲子篇》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6 04:3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抗压力-亲子篇》读后感2000字!
和孩子共同提高抗压力,培养优秀的“抗压儿童”。
作者:微微一勺
前一段时间和好友群里聊天,嘉华就谈到了自己的困惑,她说她的儿子才7岁,最近总是莫名奇妙的喊着不想活了,想死。问他,他只是哭,说是觉得作业太多太多了,完成不了。但嘉华觉得作业这么小的事情,怎么能给孩子那么大的压力呢?也不至于为了这事就想死啊。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不愁吃、不愁穿,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应该是最乐观的时期,其实,小孩子和成年人一样,也会在生活中遇到意料之外的压力与挑战。我们常看到年幼的孩子哭闹、打人咬人、满地打滚,其实这都可能是在巨大压力下的极端反应。
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的场合中,不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老师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认识到孩子生活中存在压力,耐心地和他们一起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这对每位父母来说都是必要的。
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久世浩司,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设立了日本首家面向社会人士的积极心理学学校并担任学校的法人代表,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商务领域,对商业精英们进行培训,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抗压力”法。
《抗压力·亲子篇》目的是让父母帮助子女培养抗压力,让孩子从小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作者提出,“抗压儿童”的培养需要从五个领域着手:自尊心、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乐观性和人际关系质量,详细地告诉了父母该如何判断需要强化哪些领域,以及如何具体操作。书中设计了20种生动有趣的亲子训练,父母可以和子女利用游戏时间轻松完成。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正确地对待压力,常常会把压力转化成动力。举个例子,为什么很多急救号码都是三位数,比如报警电话110,火警电话119,急救中心电话120呢?这是因为专家研究显示啊,在巨大压力下,人们只能记住三个数字。
大家有没有发现,那些心目中想要成为班级第一的孩子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专注力都高于其他成绩一般的孩子?别看孩子小,如果他们的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爆发出来的自律会让成人都惊讶。而有些孩子面对挑战,总是很容易就放弃,如果失败了,就不再有勇气,不敢再去挑战。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焦,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如果我们勇敢进攻,那么人生就会是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也正如巴尔扎克的比喻:“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弱者来说是绊脚石,使你停步不前,对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它会让你站得更高。”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百折不挠的人。但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并非一蹴而就的,一个人不可能想坚强就坚强,想要勇敢就勇敢,这是需要从小培养和教育的。
在现代这个社会,每个父母都是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手心上的宝,但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其实是很不好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读后感你首先要树立抗压力教育的意识,要知道让孩子早期受一些压力是有好处的,要正确看待抗压力教育的价值,把它当成是磨炼你孩子意志的好方法。
美国总统肯尼迪过他小时候的一件事情。有一次,他的爸爸驾着马车带他出去游玩,在一个拐弯处,因为马车速度很快,猛地把小肯尼迪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他以为父亲会下来扶他,但父亲却坐在车上悠闲地掏出烟吸起来,鼓励他说:“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当肯尼迪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近马车,艰难地爬上马车后。父亲摇动着鞭子问:“你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全靠自己,没人会去扶你的。”后来有人问肯尼迪的父亲:“他还这么小,您这么要求他,是不是太难为他了?”谁料肯尼迪的父亲立刻回答:“哦,我这是在训练他当总统呢!”
作为父母,我们要把压力当作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要逃避它,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这样在孩子面对压力的时候,要用温情去温暖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压力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创伤。不管孩子过去的生活如何,将来都是要自己独当一面的,父母不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也不能一味躲在父母身后。作为父母,要勇于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和子女共同提高抗压力的过程,对父母而言也是非常宝贵的经历,亲子关系也会在共同进步中得到巩固。拥有高水平抗压力的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更容易获得的不仅有成功,还有幸福感。无论是聪明的孩子还是用功的孩子,只有拥有抗压力,才能在压力下正常发挥,在逆境中迎风起航。《抗压力·亲子篇》提供了全套教养建议,帮助父母培养拥有情绪韧性与心理弹性的“抗压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