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简史》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6 04:10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食物简史》读后感1500字!
作者:疯猴勿杀
民以食为先,食物是所有物质的基础,即便对我这个只吃不做的人来说,阅读与食物相关的书籍都是极具吸引力的事,何况食物与历史叠加,我又怎会错过。
《食物简史——浓缩在100种食物里的人类简史》一书是中信出版社“食帖”系列的其中一本,之前对这个系列的观感就很好,曾挑过几期感兴趣的主题来阅读。如今许久未关注竟突然发现它出了一本食物的简史,顿时激起我阅读与史相关内容书籍的极大兴趣。没想到整本书开本又大又厚,拿在手里感觉不像食帖,倒让我想到DK系列。
与之前阅读作家写食作品不同的是,这本书不代入个人情感。我打开书翻看了目录,种类繁多的食物争相出场,让人一时不知从何读起。没有作家的情感输出,只关注食物本质是这本书的特点。100种食物以每种各4页的篇幅来展示,排版相同。
每一个食物的首页与第三页是该食物的基本信息、物性及其历史上相关内容的描述,比如它的发现、传播,以及它在人类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的影响等等。次页是该食物的素描,有点特别,同时又让我有点疑惑为何不用照片来呈现?如此不更为直观吗?食物的第四页是对该食物的信息延伸,即它可食用的方法,烹饪过程等,毕竟这是一本食帖。
这100种各异的食材覆盖了食物的方方面面,展示了食物的丰富多样性,其中有常见的海鲜类、谷类、水果类,也有对我来说奇异的昆虫和野味。因为它们的简短和易读,我便顺着目录挑自己感兴趣的食物先行了解。
比如“世界主食中的‘百变女王’玉米”,它让我瞬间想到危地马拉作家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笔下的《玉米人》,玉米在其宗教信仰中是由人而来又为人所食,这个自公元前几千年种植于美洲的食物激发了人类冲突的内核。而在《食物简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它的起源,以及它在世界各地是如何传播并食用的,内容一直延伸到这一古老的物种在历史上的发展、影响以及一则关于赫鲁晓夫同玉米的趣闻。
无论是平常的食物或是稀有的食物,价值昂贵亦或低廉,都是世界历史与万物演化中极为重要的存在。在“海洋世界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与“大自然恩赐的别样甜蜜”中,可以感受海藻与蜂蜜带来的惊喜。我生活在大连,海菜与槐花蜜是再熟悉不过的日常食物,可看过它们的食用历史竟让我感到惊奇。
翻过内容丰富、品种多样的内页后才感受到本书封面的精妙,融合东、西方的历史与文化,食材有其相同而所出食物又极具差异的性质,读后感在这个世界神奇的显现着。“更受西方人欢迎的中式料理”与“红遍全球的中华平民主食”的内容自然会吸引我的注意,原来不仅是玉米,连小麦也是外来的食物,自公元前1300年由中东地区传入中国。除了中华美食,还能在本书中翻到印度、西班牙、日本等国的美食,图文并茂。
当我翻到“甜蜜而温柔的陷阱”之巧克力时,想到曾看过的一部关于巧克力的纪录片,说起在多少年后可可树的灭绝导致巧克力的消失,不记得这是一种推断还是其它,当下让人伤感,即便在看到本书“人工制冰带来的甜品革命”也难以让这种心情得到舒缓。
接下来走入日本的江户时代,寿司应该算得上日本标志性美食了,与寿司相关的作品很多,纪录片《寿司之神》就是其中之一。看似简单的食材,在大师手中焕发新生,寿司的发展与日本的自然环境以及时代背景也是息息相关的。
欣赏书中食材的附图,有相关的画作、邮票、历史照片以及食谱等等,扫了一下它们的食谱,发现它对来说实用价值不如素描,至少我可以用素描来临摹,为彩铅打个基础。
阅读《食物简史》的意义在于以更轻松浅显的方式了解食物本身,待日后品尝其色鲜味美之时会联想到与其相关的历史由来,也算是一件颇有乐趣的事。正好近期在播《风味人间》的第二季,同样值得一观。我们可以吃得不矫情做作,但至少来一丢丢的文化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