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读后感2000字
- 2021-02-06 03:0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离经叛道》读后感2000字!
作者:倔强麻雀仔
《离经叛道》第一章开篇引用了萧伯纳的一句名言:理性之人让自己去适应世界,非理性之人坚持让世界适应自己。故一切进步皆依赖于非理性之人。
在往日的经验来看,创新往往是和”奇特“、”先机“、”冒险“、”激进“、“热情”等词联系在一起,天才们往往表现得“非理性”。回顾历史,要找出类似的例子并不困难。
本书的作者亚当格兰特似乎并没有完全认同,反而揭露一个错误的观念,即创新需要冒风险。在他的阐述当中,一个创新者,可能往往是最谨慎的理性之人,而非我们表面所看到的,肤浅的认知。
创新要像投资一样平衡风险组合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的故事激励了一代代的年轻创业者,他们中途离开了前途光明的好大学,只身在狭小的、不确定的空间进行创业,最终克服种种困难,获得了成功。
但实际情况却有点超乎想象。盖茨在大二出售新软件的时候,只是申请了休学,并且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笔资金进行创业。当自己的事业走上正轨的时候,盖茨才决定从哈佛退学。企业家瑞克史密斯认为盖茨“根本不是世界上最敢冒风险的人,更准确地说,他也许应该被视为世界上最善于降低风险的人。”
这份谨慎一直贯穿了盖茨在微软的经历,微软也在这种平衡风险的概念中,逐步发展壮大,即使来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也依然屹立不倒。
作者在文中还引用了一个新的互联网公司沃比帕克的例子,这家进行线上眼镜售卖的电商公司四位主要创始人,在创业的同时都有自己保底的工作和收入。他们并没有退学,同时还积极的申请奖学金和其他公司的实习机会,给自己留后路。
这与我们常见的,狂热的创新、创业者有很大的区别。这些谨慎的创新者在进行创新或者创业的时候,一样投注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同时保持理性,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期和预防。这样我想起很多希望改变当下生活,对自己工作厌倦的年轻人。自媒体、互联网、电商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创业机会,但是没有想好怎么做的时候,贸然的辞职,其实是非常吃亏的。无法预计的资金短缺和短期无法看到成功的不确定,都会对创业的热情造成巨大的冲击,从而无法坚持到底。
拖延并不可耻
在古埃及,人们用两种不同的动词表达拖延一词:一个意思是懒惰,而另一个的意思确是等待合适的时机。
显然,作者在这里正是采用了第二种说法。适当的拖延,并不影响创新的结果,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伟大的创新者是伟大的拖延者,但他们并不是完全没有规划。他们有战略地推进,通过不断测试和优化不同的可能性,循序渐进地取得进展。
达芬奇花了16年的时间才断断续续完成《蒙娜丽莎》,期间他多次到其他领域去进行探索和进行光学实验。就是这种不专注和拖延的时间,让达芬奇对自己的作品有了更多领域的见解和知识,对完成这作品有了新的角度和思维,才有了伟大的作品。
拖延不是不干事的借口,作者也特地指出,是要“有战略地推进”,如果只是做着白日梦,想着成功明天会自己踏着婀娜的脚步来向你招手,那无疑什么也无法做成。
并且很多时候,当我们有好的想法想要去实践的时候,客观的实际情况并不允许我们立马开展行动。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一个“性格信用”的概念:读后感这是指你能够做与众人预期偏离事情的自由度。当你的权力、地位、实际所处的环境并没有达到能够使你进行创新的条件时候,这就需要你进行性格信用的积累。当你在一个环境中的贡献、能力达到阈值,周遭的人对你需要进行的改革、创新便不会产生更大的抵触,可以循序渐进进行改革和推动。中国历史上多次有削蕃运动,但是往往并非在一代帝王的时候就彻底完成,反而是经历了2-3代的帝王,逐步的完成了削蕃的计划,巩固中央的权力。
创新并非是一种占据先机的运动,它只需要有所突破,有所不同。
量变产生质变
我们永远不知道,创新会产生在哪里。一个人一生之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付诸于实践的也许也不少,但是哪一个想法会真正的改变世界?我们怎么选择正确的,值得投资的创新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尽可能多的生产和实践创意,量变最终达到质变。
创造力的两个生命周期:年轻的天才和年长的大师,也可以说是概念性创新者和实验性创新者,好比是体育竞技中的短跑和长跑项目。概念创新者,即像是一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考验的是爆发力。很多优秀的大师会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往往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这个时期过去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爱因斯坦在20-30岁的年纪提出相对论之后,再也没有更突出的贡献,反而走到了量子力学的对立面,成了陈旧物理学大厦的捍卫者。
而实验型创新者则就像是长跑运动员,他们坚持长年累月的基础训练和实验,考验的是耐心。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是我谈些什么》中也很详细的介绍了自己如何成长为一位不错的长跑者,并将跑步中用到的方法,在自己的写作中进行实践。
在创造力有限的生命周期里,或许很多人会是年轻的天才,通过短时间的,少量的一两个想法改变了世界。可是世界也是复杂的,很多时候,也是无数前期默默无闻的长跑者在不断地对自己大量的想法、创新进行试错和实验。
不一定说哪一种更好,如果我们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那个命中注定的天才,那就只能像无数的长跑运动员一样,在漫长的时间中忍受孤独,最终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