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骨禅心》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6 02:54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木骨禅心》读后感1500字!
作者:看书的人何必知
日本佛寺建筑发展简史
日本的佛寺建筑脱胎于中国古建筑,但日本人从禅宗思想中提炼出自己的美学思想,并与自己的民族性一起跟佛寺建筑结合,由此诞生出了自己独特的侘寂风格。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虚乎地模仿中国阶段飞鸟时代。
这时候的日本尚处远古时代,与大洋彼岸的中国联系不深,仅能从稍近些的朝鲜半岛国家那间接汲取中国的建筑手法,只能自己慢慢摸索着尝试模仿出华风,但这时也可以一窥日本自己独特的建筑美学。
这时的日本寺庙大多是学习中国对称完美的整体构造,即一切开来两边一样,以此突出主庙大佛的恢弘气象,但是在这一派华风的群体中就有一些不合群的寺庙,它们的构造是不对称的,就比如法隆寺,它的金堂与五重塔处于同一条横线,将整座寺的布局一分为不相对的两份,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金堂与五重塔相同的主角地位。
而日本佛寺的塔也是独具特色,从整体观感而言,它的塔尖——就是延伸的那个角会特别的长,而使佛塔显得清瘦而风骨独立。塔尖之所以修长大概是因为日本千年木材易得的原因,但若与中国佛塔比较就会发现,日本佛塔的规格是远小于中国佛塔的,这大概就是因为日本多地震高塔不好建吧。
2、确乎地模仿中国阶段·奈良时代。
这个时期中国脱离了南北朝四分五裂的格局而进入到隋唐统一的开放的大气象时代,对周边的影响力大大提高,日本大化改新后也加深了与中国的联系,时常派遣留学生前往大唐学习。最为有名的就是完全模仿长安的格局的两都——平城京与平安京。而佛寺也不例外。
举国之力建造的东大寺就是其中的典范。它靠民众捐铜,工匠出力,为了寺庙主殿的建立砍伐十数个千年树柏,而单铸造大佛就花十六年光阴,为了庆祝,天皇还特地召开大会,邀请德高望重的方丈来为其点睛。
3、这时的佛塔也开始登临的功能了。
引入了禅宗之后的发展出自己美学的阶段·镰仓时代后,得益于唐宋时期不断的交流,禅宗传入了日本,由镰仓时代起,日本迅速内化禅宗的思想内核诞生出自己独特的侘寂美学
其中的代表就说枯山水与茶室。枯山水源自中国的园林,其特点是“以石象山,以砂象水”,前者也是中国园林的所共有的特色,读后感即用石头来模仿山岳;而后者“以砂象水”却是日本独创,原本园林是以石象山,以水拟海,但以水拟海却总有些气势不足,日本更进一步,用细沙或粗砂来象征大海,比用水更加抽象。这个灵感可能源自禅宗的抽象思想,依靠想象力来填充园林的胜景。也因如此,日本的枯山水不像中国园林可供入园游览,而是更为适合在屋檐房间内入禅观想般欣赏枯山水。这个欣赏方式可能也有日本佛寺的高床式建筑的因素在。高床式建筑屋内开阔透气,若坐在屋内往外看枯山水,会有两根笔直的柱子立在视野内,配合屋檐与榻榻米形成了赏画般的画框。
如果说枯山水展现的是禅宗抽象打机锋的美学,那么茶室展现的就是禅宗内省的美学。茶室通常是由充满自然气息的材质搭建而成,与其他建筑不同的是茶室追求的是极致的“小”,是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五脏俱全。但这也不是说茶室是个非常便宜的建筑,可它的实质是朴素内省美学的奢靡体现,这一点在茶室举行的茶会里就有相当的体现。
通常而言,当客人在主人的引导下步入茶室前需要走过一段精心布置的幽深小路,或弯弯曲曲,或陡峭难行。但走起来都颇具趣味,眼内所景都是幽然而发的花草虫石;来到茶室前,小小的茶室只有一个小小的入口,每个人要进去都得匍匐屈身,而武士要进去还得先解下自己的刀,之所以如此设置主要是为了仪式感,表现出“入得此室,脱得尘世”的仪式感。入得茶室,小小房间,同行者的呼吸都在耳内打转,当茶人用茶壶煮起沸水,水的噗鲁声如巨石滚落般在茶室内回转,激发客人反省内心。通常而言,茶室内还会用一根未作劈削的原木作定立的主柱,方便客人们欣赏。这一番下来可见,虽然茶室材料看着唾手可得,但是为了能达到深刻体现出美学的境界,需要花费相当大量的人力物力,故我称之为奢靡的简朴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