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橙》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6 00:35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发条橙》读后感1000字!

  作者:埃里克姥爷

  先说,我是没看过电影的。对“发条橙”的印象最早来源于大学时代,某个“奇怪”的学弟用电影的封面做微信头像。来龙去脉很模糊了,但由于他的“奇怪”,使我对发条橙产生了兴趣,在心里种草,觉得等有时间,一定要看看。

  这一等就是十年。

  现在读完《发条橙》的给我的震撼并不大,里面有各种反乌托邦作品的影子,只是作者加入了一些自由的无政府主义者的反面细分,讨论了政治的虚无,功利主义和自由至上主义都不是生活的出路,和我刚读完的《公正》里面康德、罗尔斯的“有基于理性的选择权时,才是完整的人”的观点相呼应;也让我想起《第三帝国的到来》里那脆与当时的社会混乱之影射,算是对上个月读的内容内化有帮助,从这方面讲,读这本小说恰如其时。

  但为何不是更早读呢,嗯?

  2009年,新闻学专业的我,当时正在激情满满地搞着“校园电视台”。创台的提议是院系老师提出的,想播报一下学校新闻、丰富同学校园生活。创始人学长挑中了当时看起来很活跃的我,电视台按照校方建议取名叫:“萌芽”。但到了第二年我接管之后,萌芽开始走向了歧路——与校方逐渐脱轨。内容逐渐天马行空、不关注校方所谓的挡症和学术,更关注电影音乐和校园八卦,甚至录制了类似《康熙来了》那种“底线”略低的综艺节目,以至于多次被学校禁播。现在回想起来,我整个人从态度到行为上都是典型的反叛少年,那时候,反叛是一种迷人的事情。

  学弟2010年入学,比我小一届。带着热情加入“萌芽”,我能发现他略显木讷的表情背后有着不同的思考,难以名状,只是觉得气质符合我台,就收了进来。上学期间不能说有多亲近,但多少和谐。

  毕业后学弟来到深圳实习,我推荐进了我们栏目,他还是那个内向、不善于表达的他,而我已经自诩深谙职场了,那个阶段看他,倒没多么喜欢了,只是觉得他是个不适应社会、不善于处理职场关系的“问题青年”,还在单独吃饭的时候对着他大讲特讲他应该如何转变、如何适应这个“正常”的社会,那是2014年左右的事情了。

  今天读完发条橙,第一时间就是打开了学弟的朋友圈,并不意外地发现,他是朋友圈里为数不多称得上有趣的人,热爱旅行、摄影、文学影音,读后感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不是异类,他才是那个情感丰富、认真生活、探寻意义的正常人,是那个不远被早早拧上发条的橙子,看上去没有其他橙子表皮光亮合群,是因为他把力气用来摆脱发条,而不是保养橙皮罢了。比较起来,我青春里的叛逆就像无根野草,不知道在反叛什么,没有理论基础亦无诉求,单纯想酷而已,相形见绌了。

  但青春不就这样吗,嗯?

  是的是的是的,正是如此。青春总会过去,是啊。但青春只不过像是一头野兽,不,甚至都不像野兽,更像是街头随处可见的那些小玩具。锡制的小人儿,里面有发条,上劲机关露在外头,你咔哒咔哒上好劲,一松手他就跑开了,仿佛是在走路,哦哥们。可它只会走直线,一头撞上东西,撞得砰砰响也不回头,他自己不可能停下。青春就像是这小小的发条机器。

  阿历克斯的暴力和犯罪与《刀锋》中拉里的“晃膀子”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些率先认识到现实虚无的人,总是看起来奇怪,无关好坏高低,但总有人不愿接受自己活得不通透明白。

  感谢过去和现在,我还有能力去知、去觉、去做,有能力负责,也有能力后悔。未来会更好的对吧,嗯?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热门故事

推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