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的献祭》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5 20:1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作者:费里尼
看了题目各位可能误以为我要写一段城市地理变迁的文章。不对,这是一篇书评。那多的新作:《骑士的献祭》。
拆开他快递的刹那,我有点心惊肉跳——悬疑并非来自悬疑作家而是我自己,几年前答应给他那本《十九年间谋杀小叙》写的书评竟然未著一字,新的又来了。这是新时代的夺命连环call。
昨天,在那个微凉得不正常的夏夜,我看完了《骑士的献祭》,突然发现时间赫然与书中描写的时节几乎同步,只是,故事的时间在14年前。
2006年发生了什么?本城最著名的社会文化事件便是当年6月30日,襄阳路服装市场繁华落尽,永久关闭。同一时段,上海的另一个角落,一场有关生命、爱与鲜血的故事上演了。看到此处,不打算被我剧透的可自行离开,不介意的可继续。
为彻底隔绝剧透,下拉数行——一名从贵州六盘水支内回沪知青的儿子,爱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姑娘也来了上海,可能纯粹因为想留在上海的缘故,嫁给了他。然而,伊婚后生活依旧缤纷,在生下女儿之后。女人与男人离婚,消失。
几年后,男人在离家不远发现已经发疯沦为拾荒老头性伴的女人,并且,伊已经怀孕。男人将女人带回家悉心照料,生下拾荒老头子嗣的女人病情加重,数次放火焚烧屋子,并且苦苦哀求男人杀了自己。某日,男人终于扼死了女人,并肢解抛尸。随即,在警察抓到他之前,他找到了令女人发疯的元凶,用自我献祭的方式令其伏法。
骑士,不要说本城,世界上也是早就没有了的,文学家的想象里边可能还存着。30多年前,本城一名著名剧作家曾经写过一个话剧,叫《寻找男子汉》,可见,彼时已是稀罕之物。男子汉比之骑士,精神气质类似,仪式感相去甚远。骑士是需要门槛和预算的,光振臂一呼的,不算。
那多的意思,本书的主人公接近“骑士”——拿自己的命扑到所谓“预算”里,巨是不巨?文学家自有其打算。我站在读者的角度,更愿意接魔都地气,称这个男人为:模子。
14年过去,昔日襄阳路服装市场原址早已竖起IAPM环贸商场。我们还失去了很多其他别的。在法律法规日臻完善,摄像头日渐密布的今日,模子也是不多的了。据说本书是从一件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衍生出来的。我仔细想了一下,还真没什么具体印象。文学家从社会新闻中汲取养料写小说,《长恨歌》是一部,这部也是。如果你是上海人,愿意带着对这个城市的爱怨喜恨进入那多的语境,可能你会像我一样——阅后即荐。
的确,这不是一本最后一刻真相大白的“标准”悬疑小说。甚至大约在阅读进入前三分之一处,便交代了作案者的身份。愿意牵引我读下去的动力,读后感一半在字里行间,一半在纸外。纸外发生过什么?我们生命中所有令我们的人生有所不同的社会文化事件、城市地理变迁,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自己的某些因缘,在阅读的罅隙里慢慢被钩沉出来,无意识地在大脑沟回穿行。当注定要遭遇某些字节的自我意识出现,迷你的天雷勾地火便上演了。
书里描写的那个男主角无疑是足够模子的,当然他最初的爱值不值得最后以生命献祭,我不评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但是外人看来往往别扭的宿命。命运发给他的那一份,他忠诚不渝地执行了,便是模子。相比这个男人,他的女儿的行为倒更接近“骑士”,因为仪式感——为了不让拾荒老头可能取得的自己同母异父弟弟的监护权,女孩毅然前往襄阳路服装市场去买次日行动的服装行头,不料发现襄阳路市场已经在前一天关闭,不得已去了七浦路完成采购。甚至第二天女孩设计的种种,也更有“献祭”的意味。
这是那多版的“坏小孩”。极端环境会激发人性中的急智与急恶。如果从娃娃抓起,成人之后,世界上会多很多大奸大恶之徒,也会出一些可能会全身而退的模子。
骑士也好,模子也好,置于现代的法治语境,皆有其幽暗之处。但这正是普通人在阅读小说时期待能够照亮其心灵之光的灵药。说麻药亦可。在文学家有限的自由里边,可以部分帮助我们实现意淫。落实到本书,里边有个细节,最后没说破——男人豁出性命从仇家那里拿到的几十万元+若干黄金最终不见踪影。而参与破案的刑警队长,最后要大家每个人向那对姐弟捐一元钱,一共17元。啥意思?你说呢?
如果这本书有机会被拍成影视剧,最后的字幕可能是:最终,李氏姐弟向警方移交了收到的所有财物。在如同AI的古怪审查面前,骑士是啥,献祭更不存在。
世俗的喜欢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而他们说:颗粒归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