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托尔斯泰》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5 19:33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一书,在文学的层面以回忆录这种文体,在高尔基的笔下,让托尔斯泰栩栩如生,如列宁说的那样“高尔基简直把托尔斯泰写活了,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这么真实而勇敢地描写过托尔斯泰”。当人民文学出版社给我寄来这本《回忆托尔斯泰》的第一感受,就是“写活了”。
托尔斯泰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富于哲理充满情感的优秀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与《复活》三部小说。
通过阅读《回忆托尔斯泰》中44篇笔记和一封信,我们不难看出,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描绘,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照是从一个“人”的视角入手的。神也好,凡人也好,不无例外的首先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一活起来,其它也就跟着活起来。反观我们的一些回忆录或文艺作品,作者对其中的人物写的就很空洞,总是不能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另外,高尔基还写到,托尔斯泰“最喜欢讲的题目是上帝、农人、女人”,“他很少讲文学,讲起来话也不多,好像文学跟他不相干似的”。不过,高尔基所记下的托尔斯泰的文学观点倒也有不少,其中有好几处论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但让人感到有点“文人相轻”:“他讲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总要露出不乐意的神情,而且还要带点勉强,好像他不得不绕过什么东西,或者克服什么东西似的。”例如,托尔斯泰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语言“写得很丑恶,而且甚至于故意写得脏”、“陀思妥耶夫斯基爱耍手段,卖弄风情”、“他感受性强,可是他的思想却不高明”,等等。
我们都知道托尔斯泰他本人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恢弘大气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那样的巨著,再现了整整一个时代,读后感气势磅礴,场面广阔,人物众多(500以上)。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于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他善于驾驭多线索的结构,千头万绪,衔接得天衣无缝;又能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波澜壮阔,像生活那样无始无终。
从这本回忆录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的宗教意识是虔诚而热烈的,让读者看到了一种更加深邃的东西蕴含其中,这主要是因为他的这种宗教意识不是空洞的说教,他是以一种宁静而安详的方式,自然而然的倾诉,表达,渗透的,而更让人能够接受他的,在于他的宗教思想非常纯净,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是一种要把人带入一种理想,一种热爱,一种能够被理解为非常美好的人性的意识追求。这在带有宣扬宗教意识成分的世界文学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就吸引着无数读者要来到他的作品中进行精神朝拜。借以净化灵魂,升华心中的真、善、美的宗教追求与人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