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五十八小时》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5 19:16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作者:铭记雨心
《晚点五十八小时》——火车会晚点,但真相与正义不会
此刻,正坐在刚结束旅程回家的火车上,读完了这本《晚点五十八小时》。要说如何更好读一本推理小说,那非在故事设定的背景中去感同身受莫属了。
《晚点五十八小时》是新人作者步铼的处女座,讲述了在一列从哈尔滨开往广州的普快火车上,遇到了雪灾导致列车无法前进,只能停在路上。然而就在这在停开的列车上,却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能源学院某课题组的导师被发现死在车上,就在大家寻找真相与凶手的过程中,又有两起命案的发生。而乘客们发现,这三起案件的事发地也形成了一密室。车外是风雪天。车内是密闭的环境,没有了信号,一列在铁轨上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就此形成。
先简单的评价一下这本书吧,作为新人作者的处女座,这本书是值得肯定的。我一直认为,评价一本本格推理小说的好坏与否,其核心诡计的创新是要比故事性、乃至其可行性是更重要的(当然太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也是不能接受的)。而《晚点五十八小时》的三起案件的犯案手法虽然算不上惊艳,让人看到最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爽快。但中规中矩的想法也没有犯“天上的谜题地上的解答”的坏病。从书名就可以大致猜到,犯案的手法可能会于“时刻表诡计”有所关联,然而作者对“时刻表”进行了小小的创新,顺利的解答了其中一个诡计。除了这个诡计外,另外两个就稍显不足了。最后一起案件的手法个人感觉从可行性上讲有点难以实现,但即便如此,也不妨碍这本书成为一本优秀的国产推理小说。
在动机方面,故事的最后用一节篇幅的时间告诉读者凶手的犯案动机,短短几页纸的描写,让读者对第一个死者提不起同情心,也为凶手的冲动感到惋惜。有了“金田一”的惋惜动机那味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推理小说的本意就是告诉读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无论在高明的诡计手法,也会有破绽,所以法律的底线的不可触碰的。但试想一下,当我们处于故事主人公这种状态,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这或许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本呢到这里是想结束这个书评了,但当我读第二遍时,发现了书中一个不足之处,而这个不足之处在细想下,却又是另外一份收获。整本书读到最后,读后感在X说出一切真相后我们才发现,这个X设定就是侦探。虽然书中对X的描写有较重的笔墨,但前期我一直以为担任侦探角色的是Y,也就是到了最后因为某个原因以及X出来推导了真相,我才猛然发现,原来X才是真正的侦探。有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前期作者没有太明确X的侦探身份,也不像其他推理小说一样,有一个人物出场表,表示某个人的身份。但就是这种不知道是失误,还是作者有意为之的写法,让我在读整本推理小说时,怀疑了所有人,去推导所有人谁是凶手,而不是被作者所通过某个角色所推导的“真相”所去误以为一切都结束了,这种感觉还是挺好的。
推理小说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这期间无数的推理作家写出了许许多多的推理作品,时至今日,推理小说的手法与诡计已经被挖掘的差不多。但还是有一批作家在不断的做出尝试。我很期待有一天我们中国的推理小说也可以迈向世界的那一天,我相信那天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