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1500字
- 2021-02-05 18:4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真的是一本烂大街的书籍,当然,这里的「烂大街」指的是客观情况,而非主观的喜恶。假如我在地摊上看到它,肯定一毫秒都不会犹豫,直接走开,似乎直觉上已经知道这本书的大概剧情,甚至我担心,以书名为这篇文章标题,文章可能会注定沉寂下去。
但是,我依然对海伦凯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当我知道她不仅是个盲人,还丧失了听力。一个愈发强烈的问题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她到底是怎么学习这么多东西的?既看不见,也听不见。
读完这本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多信息:一本自传《海伦.凯勒自传-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传记电影,拍摄于1962年,成年的部分由真人出演,且真人也参与了编剧。
另外还有其他6部作品,而且除了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其老师莎莉文的书籍和百科。也不得不感慨,海伦的传记作品真多,从书籍到电影都有,当初应该有不少人对她的生活感兴趣。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不管是翻译后的文本,还是原作,词句过于文人的气息,很多的修饰语让我感觉像是在看一篇高考高分作文。
海伦凯勒的世界如果要简单分类,就是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和来之后,莎莉文老师对于海伦凯勒已经不能用灯塔来形容,她几乎用毕生的精力来默默支持着海伦凯勒。海伦6岁的时候,莎莉文受邀作为其老师,直到1916年由于生病第一次离开,接近30年的时间,这期间莎莉文不仅帮助海伦逐渐学会了认字、说话、考上大学并完成学业,甚至在读此书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怀疑,书籍中涉及的很多「经历」应该都来自于莎莉文老师的转述(这里的「都」要重读),毕竟那些细节是需要眼睛来查看而不是靠想象来完成的。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候是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老师到我家的那一天。她来之前我所过的生活和她来之后的有天壤之别,每每回首此时我都不禁感慨万千。
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童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由于眼疾,莎莉文老师也从小脾气暴躁,无法确定这是否与之后有效帮助海伦脱离其同样躁动的情绪困境有着经验上的继承关系,但在海伦父母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确实是莎莉文安抚其情绪,并完成了建立互信的第一步。没有互信,海伦是无法接受任何信息。
莎莉文是如何完成教会海伦认字的
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老师拉起我的手,慢慢地在手上拼出了洋娃娃的单词“d-o-l-l”。我立刻对这种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也开始有样学样。试了几次终于正确拼出来了,我真是高兴得不得了、骄傲得不得了。我迫不及待地飞跑到楼下找母亲,把洋娃娃的单词拼给她看。
好奇心不断「迫使」海伦认识越来越多的名字,这个游戏像「癌细胞」扩散一样,逐渐蔓延到周边的所有事物。
最精彩的部分属于从具象到抽象:什么是爱?从理解「想」到理解「爱」。海伦自己在文中说了自己的众多对「爱」的理解,直到先接受了「想」这个概念。
一两天之后,我在玩串珠子的游戏,也就是把不同大小的珠子按照两大三小的顺序串在一起。我总是串错,而莎莉文老师则不厌其烦地给我一遍遍指出来。读后感最后我自己发现了珠串中一个明显的错误,于是集中精神想这个问题,思忖着我应该怎么重新安排这些珠子。这时候,莎莉文老师碰了碰我的额头,在我手上有力地写下“想”这个字。我灵光一闪,忽然明白:“想”就是我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抽象的概念。
同样的你不能摸到爱,但是你能感受到它对万物的滋润。没有爱,你就不会快乐,也不会想玩耍了。
每每看到这一段,我都不断在回想,最初我是如何理解「爱」这个词语,似乎是对父母的依恋和电视剧的混合作用,也许当我们不能从认知上理解父母的「爱」时,我们只能本能的「任性」。这里由衷的佩服莎莉文老师,她的耐心让她抓住了恰当的时机来让海伦理解的这个抽象的概念。
从理解了抽象和具象的英语单词之后,就像底层认知基础完成,逐渐延伸到阅读,到尝试写作和演讲,后期虽然也是困难重重,但信息的传递模式和类型都与我们的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