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品牌管理》读后感800字

  • 2021-02-05 18:38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续看战略品牌管理过程中,能够很明显感觉到这类书籍的一个小缺点和大优点。

  小缺点是:与科特勒《营销管理》《市场营销原理》等大部头类似,作为教材,作者自己原发的知识占比可以说较小,总体而言是作为一个“主编”的角色将其出版时市场上经典的理论、研究、论述、案例编纂一遍,根据自己的理解合并到一起。这种情况往往造成的问题是内容杂糅、阅读难度高。

  大优点其实也是基于这个小缺点。因此,这样的教材类书籍,往往蕴含了极大的信息量(比如每一章的学术论文、研究引用都有大几十个),其中翘楚可以说是该领域的集大成者,你很难找到超出其书中涵盖范围的新鲜观点,这些观点往往是MECE的多角度思考(因为编辑要尽量平衡嘛),还帮你查缺补漏。因此,可以说学习教材/教科书的确是系统掌握某领域基础知识的最好办法,如果有所实践,对照着来思考对应,收获更大。经典的确是经典。

  但这样的书,其实被动的遇到了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没有被需要的人读到。究其原因,可能是①学生读了没用。市场营销学科的学生可能会阅读,但对没有实践的他们,除了考试意义其实并不大②白领不想读。实践了3-5年的营销人需要读,但他们大多却不太会读。在广告圈,过去很多年还一直流传着一些大佬提到的非常“正确”的话——“广告人不要看太多营销类的书籍,要广为涉猎各种题材,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

  这样的观点,我认为后半部分还算好建议,如果可以当然多多益善;但前半部分就不一定了。要分人,尤其许多营销工作,并非是围绕纯粹的“创意产出”职能时,系统的去学习前人已经梳理好的拟合规律,可以说真的是稳赚不赔。

  既然前人栽树,我们后人乘凉,我们就尽量找最大的树。营销行业的树/书,级别可以大概这么看:

  1.教材类。经典教材vs当然也有垃圾教材,国内作者为主。经典营销教材,往往是被认可的观点、研究合集。

  2.独立观点类。学院派研究总结、公司的方法论类、工作经验总结类,这里的各种内容往往也会良莠不齐,最常见的是以偏概全。相比于主编教材类,少了一些客观公平性,容易铁锤人。

  3.野生大众读物。杂书、杂谈、总结类很多,往往没有形成系统方法。

  4.逸闻趣事。与正经的解决问题,关系不大。

  培养兴趣,可以从下面看起。深刻的学习和辅助工作,可以找到前面两类书籍,从比较经典的看起。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