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里的哲学》读后感1000字
- 2021-02-05 18:3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伊利亚德曾说,花园是最古老的神秘主义的形式,我们还往里加入了关于乌托邦的想法。
花园是根据一种理想、某些意识形态的假设以及一种对历史的感知来塑造自然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它其实是一种哲学创造。花园哲学就是将大自然进行净化,并进行抽象化的几何处理,目的是带我们领略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美,并让我们与景观融为一体。花园不仅表达了一种世界观和一种社会构想,还表达了一种生活理想和一种道德模式。
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开始,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捕捉人类的所有创造物中所包含的内在和谐”,到古罗马“按数学方式对大自然进行的家化”,再到中世纪最独特的并影响久远的“植物迷宫”,它既是对古希腊与古罗马花园几何研究的延续与推动,同时也为其赋予了其精神意义。迷宫这一世界形象,保护中心是它的使命,而这个中心就是通往神圣不朽和深层现实的开始。自此,神学的需要与美学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对寄托的喜爱与精神的苦行也结合在了一起;
基督教神学体系中,地球上的生命是两座花园之间一个短暂的间歇,从地上乐园里驱逐的发生,到天国之城的来临,世界的历史在这段不确定的时间里延续着。天国之城里无需劳作也没有痛苦,同样是一座花园的样子。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视觉置于所有感官之上,将欣赏者陶醉的目光封锁在自己的几何设计网络之中。这既是通过花园内部的数学秩序来获得精神上的快乐,也是通向不朽和永恒的幸福之路;
到巴洛克时期,人们不再为了营造秩序和和谐的感觉而去压制自然,变成了顺从自然,适应自然,给自然以自由;再从20世纪到未来,理想城市或田园牧歌式的再创造,从应用乌托邦到生态乌托邦,与花园相关的美好生活的想法与行动是在不断演变的,但是建造花园的深层因素却一直未变。
自古以来,花园都是美好生活的永恒比喻,对幸福感性表达的以及关于完美社会梦想。每个时代都会勾画自己的理想城市,同样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理念。
花园能够使时代的精神变得可视化,并作为一面镜子,每时每刻反映出人们对智慧的关注,那么,花园也塑造了完美社会的梦想,展现了乌托邦式的希望,呈现了美好生活的想法。花园提供了一个现实的倒影,试图修正和弥补现实中的缺陷和局限。
花园有一个乌托邦维度,它一直是人们在视觉层面上对“幸福”的比喻。所有人类想象中或梦中的乌托邦之地,所有没有肉体和道德煎熬的地方,所有摆脱了时间的侵蚀和存在不幸的地方,都无一例外的呈现出花园的样子。
如果乌托邦把一个不存在的地方视为真实,那花园则把真实的空间变成了一个梦中之地;如果乌托邦因渴望建立更公平、更美好的社会和改变世界的意愿而出现,那花园就诞生于生活在美好愉悦的空间里的愿望。若要用一句话概括花园和乌托邦之间深刻而微妙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两者都有创造一个理想环境的愿望。继续进行对比,我们甚至可以说,每一个花园都是一个变为现实的乌托邦,是天堂的前兆,是坐落于世间和丑恶之中的绿洲。也许是因为人们相信,在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以看到幸福,所以才创造了花园,以免失去找到幸福的希望。
花园的最终目标,是要让期待更美好世界的理想保持生机。花园既表达了人类对曾实现过的事物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尚未实现之物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