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情》读后感

  • 2021-02-03 15:11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留情》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留情》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留情》读后感1

  《留情》是张爱玲的中篇小说之一,小说结尾处那句“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感触颇深。

  男主人公米晶尧五十九岁,女主人公淳于敦凤三十六岁,他们两个虽然不是通常小说中说的少男少女了,但是结婚证还是有的。

  小说情节很简单,米先生要去探望即将病逝的前妻,敦凤有点小情绪,他只好先把她送到她舅妈处,后来他去了一趟,很快就回来接敦凤回家了。

  米先生对从前的女人是对打,对骂,对敦凤却是有时候要说“对不起”,有时候要说“谢谢你”,也只是“对不起,谢谢你”而已。

  米先生和前妻早已没有了感情,也就是早已“千疮百孔”了,但是还是回去探望即将病逝的前妻,毕竟一起生活过,总要留下一点体己之情。

  而敦凤呢,出身极有根底,她十六岁出嫁,二十三岁上死了丈夫,守了十多年的寡才嫁给米先生。她是温柔的,上等的,早两年也是个美人。嫁给米先生,就这样的一个男人,如今对前妻的病还是惦念着,看来她的感情也算“千疮百孔”了。

  然而,当她看到米先生探妻回来时,却突然“心里一阵欢喜”,她心里还是有这个人的。这就来了结尾那句话“然而敦凤与米先生在回家的路上还是相爱着。”

  即使已“千疮百孔”,这也是“留情”所在吧。

《留情》读后感2

  用意象来反应主人公的命运,一直是张爱玲的最爱。而张爱玲在《留情》中一开头就用了意象“炭”来解释女主人公的命运。张爱玲之所以用“炭”背后含着两层意思。首先“炭”向我们展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物质的满足与优越性。“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但这在一般家庭里却是不容易做到的,而小说的另一户人家没落的杨家却没有如此的优待。《留情》里的女主人公敦凤的命运就像是炉里的炭一样,貌似盆里的炭火红的燃烧着,充满着生命力,但实质却是消耗着自己的生命,最终化为灰烬,直至死亡。“炭”这一意象成功的反应了敦凤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看似光鲜华丽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女主人公无尽的无奈和愁苦不满。“炭”本身意味着死。“树木"意味生命。炭是树木死亡所遗留下的产物,敦凤第一次婚姻失败本已宣判敦凤“生命”的'“枯竭”与看不到希望的“死寂”,但米先生的出现给予她第二次生活”燃烧”的希望,但这种“希望”却直逼让敦凤联系到了“死亡”这种死亡不仅是心理上的,更是生理上的。她嫁给了一个六十岁的老头,敦凤和米先生生活在一起虽有物质的优越,但却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惆怅”在别人羡慕的背后,却是内心对这种婚姻的不满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