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字

  • 2021-02-03 10:27
  • 读后感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2000字

  16级精神一班 渠婷婷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我的职务就是在那里守望……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不容置疑,这句话是主人公霍尔顿的心声,也是作者针对当时美国的现状想要表达的一种理想生活。

  读了这篇小说,我大概了解了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的悲剧,他是一个出身于富裕中产阶级的16岁少年,在第四次被开除出学校之后,不敢贸然回家,只身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城游荡了一天两夜,住小客店,逛夜总会,滥交女友,酗酒……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丑恶,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其中大部分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霍尔顿几乎看不惯周围发生的一切,他甚至想逃离这个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假装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要真正这样做,又是不可能的。结果他只能生活在矛盾之中。他这一辈子最痛恨电影,但百无聊赖中又不得不在电影院里消磨时间;他厌恶没有爱情的性关系,却又糊里糊涂的叫来了妓女;他讨厌虚荣庸俗的女友萨丽,却又迷恋她的美丽,情不自禁地与她搂搂抱抱。因此,他尽管看不惯资本主义的世道,却只好苦闷,彷徨,用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安慰自己,自欺欺人,最后仍不免对现实社会妥协,成不了真正的叛逆,而这也正是霍尔顿的悲剧所在。

  其实,我对霍尔顿这个人物的形象还是比较喜欢的,而且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他身上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确实,他谎话连篇,颓废,没落,是大人眼中的坏孩子,成绩也很糟糕。他有着焦躁、想发泄、易冲动的个性。可是,作者也深刻剖析了他纯朴、敏感、善良勇敢的一面。他渴望反抗现实,追求理想的纯洁。小说最后也提到霍尔顿和菲比的对话,他抱怨道:“有100万个原因。这是个最最糟糕的学校,里面全是伪君子。还有卑鄙的家伙……”“教职员里虽有那么一两个好教师,可连他们也都是假模假式的伪君子……”类似的不满意还有很多,所以说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他讨厌肮脏的世界,厌恶伪君子,厌恶自己的室友斯特拉德莱塔,阿克莱,他觉得他们都是虚伪的,表里不一的,尽管不想和他们同流合污,可无奈没法改变现状。他讨厌学校,讨厌校长,他看不惯周围的世道,所以他苦闷、彷徨、踌躇,自我的心事只能自己扛着。

  这篇小说最打动我的其实是亲情的呼唤,小说中霍尔顿多次提到自己的弟弟妹妹艾里,菲比,说他们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优秀,我觉得这两个人物除了可以衬托对比出他遇到的那些卑鄙自私虚伪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主人公的心理支撑。他在觉得自己要死的时候,第一时间想的是回家看看菲比,见到了菲比,“我的心情改变了,心里觉得挺舒服。我甚至都不再怕自己会染上肺炎什么的了。我只觉得心里挺好过。”在他向菲比借钱的时候,菲比毫不犹豫的拿给她准备过圣诞节的钱。这让霍尔顿十分感动,他敏感脆弱的心灵得到释放,孤独寂寞的感情得到了安慰。而之后他决定远走高飞,“我决意不再回家,也不再到另一个混账学校里去念书了。我决定再见老菲比一面,向她告别,把她过圣诞节的`钱还她……”可是他没想到菲比竟要和他一起走,这让霍尔顿不知所措,最终为了菲比的前途,他选择了留下来。可见他们之间的感情有多纯粹简单。当然还有对艾里的一种依赖,当斯特拉德莱塔让他写作文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艾里的垒球手套,从霍尔顿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来他对艾里的爱;当他遇到麻烦时,会拿艾里当他的精神支柱支撑自己走下去,“接着我想出了一个主意。每次我要穿过一条街我就假装跟我的弟弟艾里说话。我这样跟他说:“艾里,别让我失踪。艾里,别让我失踪。艾里,别让我失踪。劳驾啦,艾里。””确实他是将艾里看做自己的支柱。霍尔顿,艾里,菲比之间的相处也十分融洽,这总是让霍尔顿在无助的时候想起他们来,也是霍尔顿在面临那些虚伪的人和事时以此慰藉心灵的途径。可以说他是善良的纯粹的,他对亲情的看重也折射出他内心世界的孤独寂寞。

  这部作品中,公认的经典对话有几处,而我印象较深的有两处,一是霍尔顿和菲比的对话,霍尔顿说“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句话传达了霍尔顿真实的内心世界,展示了霍尔顿在这个污浊混乱的世界里的唯一的纯粹的追求,这也是他不合群看不惯一切的根本所在。第二处是安多里尼先生和霍尔顿的交谈,安多里尼先生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并且告诉他说:“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的事死去,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的活着。”霍尔顿认为“安多尼里先生可以说是我这辈子有过的最好老师”。他尊敬他,而我认为,确实,他在某些方面的确值得人尊敬,他的这句关于成熟的话,其实代表着另一种价值观下的存在状态,也使霍尔顿陷入了关于价值观的矛盾之中。但最后霍尔顿却发现或怀疑他是一个性变态,这让他无法接受,受到打击,他心理最后一道防线被击破,也是因此他才想要远走高飞,装聋作哑的过一辈子。霍尔顿的遭遇让读者感到是一种悲剧也是因为他有高尚的纯洁的一面,正是这种反差极大的对比,正是他内心的斗争彷徨才彰显出他的可怜悲剧。如果他完全是污浊社会下的臣服者,倒也比他现在好。

  这本书的语言运用也值得借鉴,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平铺直叙,使用大量口语,深刻剖析青少年的复杂心理,透过现象观察精神实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霍尔顿的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既揭示了他受环境影响颓废、没落的一面,也写出了他纯朴、敏感、善良的一面。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应了青春变化期青少年的特点。诚然,从表面上看,霍尔顿不求上进,抽烟、喝酒、乱谈恋爱,简直是个糟糕透顶的“坏孩子”,如果光看这些表面上的不良倾向,当然无法真正理解想换尔顿这样的孩子,而我们多少成年人往往用简单、粗暴、主观的方法去对待青少年(包括自己的子女),从而造成或加深两代人的隔阂。所以,这部小说在某些方面也是教育孩子的参考。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