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言双语例句
- 2021-03-17 17:00
- 格言大全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是让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不是去伤害自己的同胞;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下面雨露文章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爱国双语例句,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爱国名言双语例句
1. His new book is a demonstr ation of his patriotism.
他写的新书是他的爱国精神的证明.
2. He was represented as a true patriot.
他被描绘成真正的爱国主义者.
3. His speech was full of patriotic sentiments.
他的演说充满了爱国之情.
4. They showed patriotism to their country.
他们表达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5. He is penetrated with patriotic feeling.
他满怀着爱国情怀.
6. A tablet commemorates his patriotic activities.
碑文铭记了他的爱国行动.
7. We must carry on the patriotic public health campaign with a great fanfare, reduce disease and improve health conditions.
要大张旗鼓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8. All patriots belong to one big family, whether they rally to the common cause early or late.
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9. From the telescreen a brassy female voice was squalling a patriotic song.
电幕上一个女人用低沉的声音在唱一支爱国歌曲.
10. " Rely upon the patriotic Jury, dear citizeness. I answer for my fellow - Jurymen. "
“ 相信爱国的陪审团吧, 亲爱的女公民, 我可以为我陪审团的伙计们打包票. ”
附录:爱国者故事
屈原
据《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 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而且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愤怒,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后,怀石投 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 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 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 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 鱼甲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另一说是鱼就看不出来了,屈原就能吃到了)。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 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 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午节在 门上插菖蒲和艾草,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解毒的功用. 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 「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深受感动,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 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 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徐特立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 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 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 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 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 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 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 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 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 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 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