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儒学经典名言最多
- 2021-03-14 00:01
- 经典名言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最大的爱好”
孙行之
古代思想家的著作之外,习近平还时常谈论文学。早在2021年3月23日,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便提到了自己对俄罗斯文学的热爱。“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中俄两国文化交流有着深厚基础。”那次讲话,也是他第一次公开向海外媒体开出自己的“书单”。
“我年轻时多次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索契完成了这部著作。传说普罗米修斯曾经被禁锢在索契的群山之中,索契保留着不少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遗迹,这足以说明索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今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采访时又一次谈到俄罗斯文学。他的这番话既是以谈论自己的方式拉近与听者的距离,同时也涉及俄罗斯文化与历史,充分表现了自己对对方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在这次接受采访中,他又向记者提到了诸多他所了解的俄罗斯作家:“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法国文艺对世界影响巨大,其文艺作品也吸引着习近平的目光。今年3月27日,他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的讲话中,提到数位法国文学巨匠:“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
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更是一个适合集中谈论文学与艺术的场合。习近平对许多文艺工作者的作品都能列举一二,比如,他说自己读过贾平凹、麦家、王树增的作品。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进展都有非常深入而内行的点评。此外,他也提到了给自己带来深刻印象的书籍。他回忆知青岁月时提到自己曾经为借《浮士德》走了30里地,因为喜欢《老人与海》,在第一次访问古巴期间,习近平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访问时,抽时间去了城里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
在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又一次提到了法国作家与艺术家:司汤达、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他说,最受震撼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他同样喜欢法国画家塞尚和德加。
不过,这次习近平的书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英国作家、德国作家和美国作家都为他所提及。英国的拜伦、雪莱、萧伯纳、狄更斯,德国的歌德、席勒、海涅,美国的惠特曼、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明威等的作品,他都看过,很喜欢杰克·伦敦的《海狼》、《野性的呼唤》。
在广泛涉猎中外名典的同时,习近平没有抛弃浅近而不失生动的谚语、俗语。自上任总书记以来,他平实、有力的文风给民众留下了深刻影响。比如那句著名的“老虎苍蝇一起打”,又比如“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等,都以生活用语代替了书面语,利用形象思维将复杂的事物通过比喻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这些语言生动有趣,易于传播,能够为更广泛的民众接受、领会。
习近平的300余次引用
孙行之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曾在接受巴西《经济价值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关于“读书”,拥有法学博士学位的习近平曾多次提及,他好读书,不仅重视马克思主义学术经典,也对中国古代理论家的著作有深刻认识。他同时还涉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美国的著名文学作品,密切关注着中国当代文艺工作的现状。从阅读中得到的经验,都贯穿于习近平上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的历次公开讲话中,滋养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表意明晰、深入浅出且易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