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明星没文化,不只很尴尬

  在林清玄的著作《生命的化妆》中,有一位化妆师曾说,读书是化妆最高水平的一种体现方式,即“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直以来,大众对明星的文化水平要求都不算高,但艺术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蔡明也说过,艺人们拼到最后靠的就是文化底蕴。最近马思纯引用假名人语录引发热议后,很多人开始思考,是从什么时候起,爱读书的明星成了娱乐圈里的稀罕物种?

  没文化闹出的笑话还少吗?

  自从马思纯被张爱玲的粉丝教育以后别用假语录,很多人才发现,原来明星中卖读书人设、文化人设的不在少数,经常在娱乐圈点评别人的金星也被挖出曾经在微博发过假的鲁迅语录。本着术业有专攻的原则,大众对明星的文化素养一向要求不高,尤其是近几年流量明星大量涌现,“没文化”似乎已经成了新一代明星的通病。

  比如,单单是明星念错字的例子,就可以列举一箩筐。杨洋把“驾驭”读成“驾权”,张含韵把“憧憬”读成“撞憬”,刘诗诗把“沮丧”读成“且丧”,杨幂更在面对大学生时把“莘莘学子”读成了“辛辛学子”,场面简直是大写的尴尬。而在陈羽凡吸毒事件之后,胡海泉发了被称为“十万个为什么”的咆哮体微博,各种语句不通顺让人感慨曾经的“音乐诗人”哪去了?还有,现在的明星动不动就喜欢自己在微博上发个声明,小学作文的遣词造句水平、标点符号乱用,让人忍不住想给他们发个私信:花那么多钱请化妆师、摄影师、P图师,能不能找个老师教教怎么把话写明白?

  相比之下,上一代明星显得高级多了。

  还记得贝托鲁奇去世时,曾经合作过的陈冲写了这样一段文字表达悼念之情:“《末代皇帝》的制作像是一场八个月的的婚礼,庞大热闹而混乱,而我做了八个月的新娘,每天等待着贝托鲁奇将盖头掀开,又一次爱上我。他爱我们三个——尊龙、邬君梅和我,这里面没有性的成分,或者超出性的成分,然而给我的感觉是浪漫的。”对比杨幂在金庸去世后写下的“各种复杂情绪堵在心里……金庸先生,一路走好,襄儿拜别……”是不是显得有文化多了?

  读书和不读书究竟区别有多大?

  在从艺的道路上,颜值或许能撑得起一时的人气,但最终能走得多远走得多久,靠的还是人品和才华。

  国外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美国歌手鲍勃·迪伦,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作为好莱坞流行文化代言人的汤姆·汉克斯去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小说集;被称为“全球最性感男人”的马特·达蒙,早在大学期间就写出了《心灵捕手》的初版剧本。而在诞生过莎士比亚的英国,戏剧行业一直都被认为是精英行业,学霸演员数不胜数: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后来去了皇家戏剧学院深造;“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毕业于剑桥大学;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毕业于牛津大学;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在曼切斯特大学攻读戏剧与表演专业之后,又在伦敦音乐戏剧学院继续进行了演艺方面的培训;休·格兰特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文学专业。所以英国演员的身上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英国的后起之秀中,这种传统也被继承下来,因为《哈利·波特》系列走红的童星艾玛·沃特森,深知读书的要义,建立了自己的读书会,跟粉丝一起读书一起成长。但在国内,很多人说起爱读书的明星,大概也只能说出陈道明、高晓松、蔡康永、李健等寥寥几人的名字,而且这些明星也大多是60后、70后。

  读书和不读书究竟区别有多大?

  虽然不是同龄人,但周冬雨和林依晨走的其实都是少女路线,论业务能力也都算是年青一代中的演技派,但看看他们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文化素养高下立见。周冬雨在获得金马奖时语无伦次,林依晨却能在两次摘得金钟奖时都口出经典,“演员的使命是要带领观众去看到更深层的人性,我极力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其实我们做的戏,只要有一点点能够让你们触动,然后在你们的生命里引起一点点涟漪,对你要选择的东西有一点点反思,或者是,更珍惜跟你爱的人、事、物,在一起的时光,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做戏最大的鼓励。”

  前几天赵立新在综艺节目《奇遇人生》上直率批评了明星不读书的现状,“爱读书的明星不多,大家都忙,时势使然。”而他自己,在剧组拍戏间隙时间最享受的休息方式就是阅读,说起谷崎润一郎、芥川龙之介等作家如数家珍。每次看到赵立新,我们也可以看出,爱读书的明星和不读书的明星,彰显出的气质是完全不同的。

  读书不是某一代人的专利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