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生活的溪流往往是由一些琐屑的事情、无足轻重的事件以及那些过后不留一丝痕迹的细微经验渐渐汇集而成的,正是它们才构成了生命的全部内涵。

  曹植是天生的文学家,却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做事像个孩子,只管做,不想后果,只顾眼前洒脱就行了。

  有一年,曹操带兵攻打东吴,留曹植守卫邺城,后来孙权投降,曹操得胜回邺城,一到家就有人状告曹植,称其“擅开司马门,且奔驰于驰道”。把曹操气坏了。原来“司马门”是魏宫正门,只有曹操本人车驾可以出入;而“驰道”是天子专用车道,极为雄伟,曹操比天子还“大牌”,也建造了“驰道”。

  曹操不在家,曹植得意忘形,玩疯了,其实,他哪儿有篡位的野心呢?但曹操可不这么想,“我还没死,就要取而代之?!”

  曹植不只因为“擅开司马门,且奔驰于驰道”令曹操反感,还由于他对工作极为不认真,酗酒误事,更令曹操气愤。有一次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植奉命援救。本来这是好好表现的机会,但曹植却没有控制住自己,因酗酒误了大事。至此曹操完全对曹植失去了信心。

  由此可见,要想成大事,不仅不能放任自己,疏忽细节;相反,越注意细节,越“拘小节”,越容易成功。

  有人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就是说作为一名有志者。应当干大业、成大事,而不应拘泥于细微琐碎的小节,“小节无伤大雅,何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小节问题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平时不拘小节,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宋朝有个叫吕元膺的人,一直在东都做郡守。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掌管钱粮的下级弈棋。正巧这个时候,忽然有人来报,说有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吕元膺没有办法,只好让那个钱粮官等他回来继续下完这盘棋。

  当吕元膺抽身去处理紧急公务时,这位钱粮官趁机偷换了一颗棋子,最后在不利的情况下反败为胜,赢了这盘棋。吕元膺当时对此虽有察觉,但并未吭声。过了一段时间,吕元膺借故把这个钱粮官调离身边,并预言此人终将因贪污而获罪。

  后来果然被言中!不久就传来消息,钱粮官因私匿公款,已被刺配三千里外了。

  大事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把这些小事认认真真地做好,不一定会取得惊人的结果,但如果对待小事马马虎虎,最终必然会影响大事。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

  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就像财务人员填写支票或报表,你把每一项都认认真真地写好、填正确,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填错了一个数字,可能整张报表都要重填。如果填完没有核对,把这张错误的报表交给客户或其他机构,就可能会导致难以弥补的损失。

  所以,认认真真做好小事是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你这样做了,大事虽不一定成功——因为影响大事成功的还有很多因素,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做,则大事一定不成功。

  在现在这个社会,“不拘小节”的人越来越不受人欢迎,更无法获得成就大事的机会。只有那些对自己负责、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才会受到命运的嘉奖。

  某学校招聘教师,要通过面试从几名应聘者中选出一位。几位应试者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铃响之后,应聘者分别微笑着走上讲台,师生互相致意之后,开始讲课。导入新课、讲授正文、总结概括、复习巩固……为了避免出现差错,每个人都按照这个标准的讲课流程进行各项工作。一位应试者为了避免满堂灌,也效法前几位应试者设计了几道课堂提问。但由于题目设计得不高明,学生的反应并不是很好。下课时,这名应试者觉得相比前几位,自己的表现并不理想,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谁知,第二天,这位认为自己没有希望的试讲者,却出乎意料地接到了录用通知。惊喜之余,他问校长为什么选中了他。校长微笑着说:“说实话,论那堂课的精彩程度,你的表现的确逊色于其他人。但是在课堂提问时,你表现出来的一个细节,却足以令其他人自惭形秽。因为你叫的是学生的名字,而不是他们的学号,更不是用手指。如果一位老师不愿意了解自己的学生,不尊重自己的学生,那么他怎么可能把学生教育好呢?你是唯一一个喊出学生名字的人,所以你是唯一的入选者。”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可就是等不到飞黄腾达的机会,于是便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真是上天有意和他过不去,别人有意压制他吗?事实恰恰相反。其实,在别人看来,他不但没有卓越的才华,还常常把工作弄糟。不但待人没有礼貌,还经常自以为是。所以,你要想成大事,就必须注意细节。

  一个穷人,会因为某种机遇而一夜之间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但一个搬运工成为一个哲学家,一个凡人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伟人,绝不是某个机遇的缘故。总之,一个人只有不断地追求,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地行动,才会不断接近成功的目的地;不断地积累,才有不断的提高;不断地积小步,才有跨大步的力量。

  德国人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德国人做事,不管事情多么微小都非常认真,从不马虎应付,每件事情都以做到最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很容易感受到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之间的差异。一号线站台宽阔,上下车非常方便。为了提醒乘客远离轨道,一号线把靠近站台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的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产生“警惕”意识,自觉远离危险区域。为了避免乘客不小心掉下站台,同时节省站台热量,一号线的设计者在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非常方便。

  一号线的设计者在每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在室外出口设计了三级台阶,开始人们不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这样做不是增加成本吗?直到缺少这些设施的二号线投入使用,人们才知道这样设计的必要。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每月多支付的电费。在出口处增加一个转弯,可以大幅降低用电成本,节省开支。至于三级台阶的设计更体现出设计者的用心。上海地势较低,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而在地铁口设计三级台阶,可以防止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

  相比之下,二号地铁的设计者就显得过于粗枝大叶了。没有使用装饰线提示乘客危险,所以经常有乘客无意中靠近危险地带,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提醒乘客注意安全;为了“节省成本”,二号线省掉了站台门,结果投入使用后,经常发生乘客不小心掉下站台的安全事故,而且到了冬天,站台内气温非常低,不得不开空调提高温度;二号线的出口都设计成直的,所以用电量比一号线多出很多;室外的三级台阶二号线也省掉了,结果经常在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正是因为二号线的设计者不注意小的细节,所以二号线的运营成本比一号线高出很多。

  一号线的设计者是德国人,而二号线的设计者是中国人。为什么一号线与二号线有如此大的差距呢?是中国人不如德国人聪明吗?不是,中国人绝不缺乏聪明才智,真正缺乏的是“精细”的精神。

  做大事不拘小节,固然是一种处事态度,但这往往也是一种很危险的做法。不拘小节有时会误大事的事例不胜枚举。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事认真仔细,才能把事做得尽善尽美。不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取得好的结果,不仅要有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细的精神,踏踏实实用心去做,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做事情马马虎虎,在小事上放松自己,最终结果是大事也无法做成。

  这篇人生感悟由小编搜集整理,更多人生感悟请关注。

相关故事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