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龙的由来
- 2013-12-13 15:00
- 中国神话故事
- 作者:小编
- 来源:网络
明光市太平乡沿淮河向南约十五里有一处河面较宽,河西水流平缓,河东水流汹涌,这一缓一急的水势常在这里形成斗大的漩窝,漩窝下水深难测。河西岸一个庄子叫"对龙",对龙对过的漩窝处,人们称为"老龙窝"。这两处地名的由来,在当地有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黄海有两条幼龙十分贪玩,整天在黄海龙宫玩耍。时间一长玩腻了,也不知是谁的主意,他俩结伴偷偷溜出龙宫要到陆地上的河流、湖泊中玩耍。他俩先是到黄河,觉得黄河水中含泥沙太大,睁不开眼睛,不好玩,于是来到了洪泽湖。洪泽湖可是一大好去处,湖面宽阔,水清见鱼,一处处浅滩还长着菱角和莲藕。当时正是七月初,那白色的、粉红色的莲花散发出醉人的清香,那星星点点开在浪尖上紫色的菱花,那嬉戏在菱花和菱叶之间的小鱼和叶尖上飞翔的蜻蜓,还有远处白帆点点和着渔歌阵阵,使人犹如入仙境,那湖光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两条幼龙一会儿游向渔船,一会儿窜向荷花盛开的地方,一会儿探出半个龙身俯视湖中青山倒影。当它们冲向渔船时,惊跑了阵阵鱼群,渔民们网网拉空,怨声一片;当它们冲向荷花时,美丽的花瓣片片落入水中,露出了赤裸裸的莲蓬头;当它们探出大半个龙身俯视青山倒影时,搅起的层层浪打碎了水中青山。两幼龙在水中这么一闹腾,惊动了洪泽湖鳖宫。鳖王派手下查探个究竟。不一会儿一群虾兵跑来禀报,说是有两条幼龙在湖里闹腾。鳖王下令全体出动,搅混湖水驱赶这幼龙。于是湖底的虾兵蟹将同时出动,搅动湖底泥沙,湖水开始由清变混,而且混浊度越来越大。这鳖王有所不知,两条幼龙来自黄海龙宫且刚从黄河游玩而来,哪会怕河底泥沙呢?一连三天,两幼龙毫不在乎这湖水的混浊,相反湖里小鱼小虾却死伤大半,那荷叶不见了绿色,菱花也看不到紫色,荷花没了花瓣,湖心也不见了帆点,好一派大好风光被搅得天昏地暗。鳖王见无法对付两条幼
洪泽湖被搅得惨不忍睹,失去了往日靓丽,两幼龙也无心再玩下去。它俩一路向西逆水而上出了洪泽湖,进了淮河。淮河入口不远,前面是一高岗,就泊岗。淮河在这里发了汊,一汊为主流经泊岗向西通向淮河主河道,另一汊绕泊岗向南,是一支流。丰水时河面较宽,水深行得大船,枯水期河面变窄,水中一片片是密密的芦苇荡。
两幼龙游进淮河后,调头顺水向南,垂柳青青成荫,芦苇片片成荡,湖岸上,村舍、农田、羊群、人歌、狗吠、鸡鸣,看不尽的风光景色。两幼龙一路悠悠闲闲、自由自在,不知不觉已过张台子。沿途盯梢的虾精一看,两幼龙还在往前游,立即跑回洪泽湖禀报鳖王,鳖王一听迅速召集手下紧急议事,商量来商量去拿不出好办法,急得鳖王团团转。还是大力神龟出了个主意,说:"不如让我驮一座山到河中去挡住去路,那龙肯定会回来;同时派虾兵蟹将去张台以北将芦苇砍掉,留下尖尖苇茬,两幼龙要游过去定会皮开肉绽,这样前后无路,可将它们 大力神龟在龙山脚下选一山芋形状的石山,用尽全力将其驮入河道中,挡住了去路。
再说两幼龙拐过花园嘴顺河又往东去,忽见前边河水被山挡住,以为到了尽头,两幼头又调过头一路向回游来。此一时非彼一时,此路已非来路。一是水位下跌,二是张台以北的万亩芦苇已被砍倒,留下密密麻麻如剑如刀的苇茬子,再也无法过身。两幼龙被困浅滩,进退两难,眼看水位还在下跌,若不趁早设法,一但水落滩露将被困死。两幼龙为保性命齐心合力择一水面较宽处翻身摆尾,用力将河床上的土向岸上甩。两幼龙不停翻动,抛起的土块,激起的浪花,在河面上一时蔚然壮观。两岸人们纷纷奔向岸边高处观看。两幼龙整整忙了三天三夜,河东岸垒起一座如山的高包,河底掏下了一个深不可测的长近半里的窝子,两条幼龙游到西岸卧在河水里歇息。
从那以后,两幼龙经常在这里出没。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这里看龙。因是两条,人们称为"对龙"。直到第二年丰水季节,水位上涨,苇茬经过一冬也朽了,从根底又长出嫩嫩的新苇,两条幼龙才游回黄河,再也不敢出来了。"龙困浅滩有威发不了"的典故就在那时传开的。
后来,人们把在龙休息的那段河滩高台上的一个小村子取名叫对龙,河对面龙藏身的深潭处,人们叫它"老龙窝"直到如今。